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气候变化下中国不同植被区总初级生产力对干旱的响应    

Response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to drought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regions of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世喆[1,3] 朱秀芳[1,2,3] 刘婷婷[3] 徐昆[3] 郭锐[3]

ZHANG Shizhe;ZHU Xiufang;LIU Tingting;XU Kun;GUO Ru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Jointly Sponsor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875,China;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aculty of Geographical Scienc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100875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AO606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项目(42077436)。

年  份:2022

卷  号:42

期  号:8

起止页码:3429-344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APJ、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干旱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不同植被类型对干旱的响应亦有差别。开展气候变化下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对干旱响应的差异分析,厘清温升干旱化进程对植被的影响,对了解植被发展动态及预测未来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1982—2017年的总初级生产力(GPP)数据和同时期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时间序列(TS)气候数据,分析了中国8个植被区GPP和干旱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比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趋势差异识别了典型的温升干旱化区域,在此基础上研究气温上升如何影响GPP对干旱的响应,进一步讨论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干旱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1) 36年来8个植被区除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呈湿润化,其他植被区均呈现变干趋势;(2)气温上升大面积加剧了温带荒漠区和温带草原区的变干趋势;(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热带季风雨林、雨林区的GPP受温度和干旱影响相当,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和针叶、落叶林混交林区的GPP受温度主导,其他植被区GPP均受干旱主导。

关 键 词:总初级生产力(GPP)  干旱 温升干旱化  趋势分析  敏感性

分 类 号:Q948.112[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