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医郁病理论的源流与发展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the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萌[1] 周永学[2]

WANG Meng;ZHOU Yong-xu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210,China;Shaan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China)

机构地区:[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唐山063210 [2]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咸阳712046

出  处:《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  份:2022

卷  号:37

期  号:4

起止页码:1878-188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郁证的含义有二:一为病机,指疾病过程中人体气血郁滞不畅的状态,为广义郁证;二为郁病,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的一类病证,为狭义郁证。金元之前,二者无明确之分,郁多指病机。明代以后,张景岳首次提出“因郁致病”,明确了狭义郁证。二者从相互渗透到层次分明,狭义郁证最终被定义为“郁病”。郁病的范畴广泛,包括多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病、强迫症等。从秦汉时期至近现代,郁病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关 键 词:郁病 理论体系  源流 发展  

分 类 号:R277.7[中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