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关联研究    

Measurement of China’s Provincial Digital Economy and Its Spatial Correl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金灿阳[1] 徐蔼婷[1] 邱可阳[1]

JIN Can-yang;XU Ai-ting;QIU Ke-yang(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  处:《统计与信息论坛》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我国新经济新动能统计监测与评价研究”(18ZDA125);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统计数据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37

期  号:6

起止页码:11-2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视角,结合模糊集合思想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五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相应指标权重并编制2012—2019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省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强度,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与演化趋势。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蓬勃发展之势,但区域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级递减;数字经济关联网络初步成型,各地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逐步增强,省域数字资源要素的流动性大幅提升;广东、江苏、北京等地作为结构洞占据者,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拥有信息和资源控制优势,河南、陕西和四川有效规模和限制度提升较快,被视为结构洞的潜在占据者;数字经济发展的小团体聚集特征明显,省级层面形成了4个凝聚子群,子群内部联动作用明显强于外部影响;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限制,西北子群成员交流疏淡,其子群内部密度低于网络整体密度,数字经济联系纽带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结论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修正的引力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分 类 号:F2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