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及驱动机制研究    

Spatial effect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ulture-tourism industri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Basin urban agglomer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朱媛媛[1,2] 周笑琦[1,2] 顾江[1,2] 陈京[1,2]

ZHU Yuanyuan;ZHOU Xiaoqi;GU Jiang;CHEN Jing(Key Laboratory for Geographical Process Analysis&Simulation of Hubei Province,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Academy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Hubei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 [2]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城市圈研究院,武汉430079

出  处:《地理科学进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70,4200113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100804-03)。

年  份:2022

卷  号:41

期  号:5

起止页码:785-79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GEOBASE、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空间统筹优化和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赋能。在由“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尺度复合而成的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极化指数模型对2010—2019年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空间效应,并探究该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各子系统间具有较强的互动关系,但多数城市暂未达到良性发展状态;(2)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表现出“极化效应”显著、“回程效应”与“扩散效应”微弱的特征;(3)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4)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禀赋基础力、居民消费需求力、基础设施保障力、规模效益催动力、人力资源潜在力、经济发展拉动力“六力”共同驱动下形成的。最后,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区域联动、瞄准核心驱动力等针对性建议,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文—旅”产业融合  耦合协调  空间效应  驱动机制  长江中游城市群

分 类 号:F592.7[旅游管理类] G1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