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81—2019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fluxes from 1981 to 2019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OU Yanlian;JU Weimin;LIU Yibo(School of Geography and Ocean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arth System Science,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School of Applied Meteorology/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y,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2]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3 [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4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2141005)。
年 份:2022
卷 号:45
期 号:3
起止页码:332-3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SCD、CSCD_E2021_202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显著降低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的速率,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具有强烈的时空变化,其估算结果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同因子的贡献尚不清晰。为此,利用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EPS模拟分析了1981—2019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大气CO_(2)浓度、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氮沉降、气候变化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变化的贡献。1981—2019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的平均值分别为115.3、51.3和2.7 Pg·a^(-1)(以碳质量计,下同),上升速率分别为0.47、0.21和0.06 Pg·a^(-1)。全球大部分区域GPP和NPP显著增加,NEP显著上升(p<0.05)的区域明显少于GPP和NPP。1981—2019年,全球NEP累积为105.2 Pg,森林、稀树草原及灌木、农田和草地的贡献分别为76.4、15.8、9.4和3.6 Pg。CO_(2)浓度、LAI、氮沉降和气候变化各自对NEP的累积贡献分别为58.4、20.6、0.7和-43.6 Pg,全部4个因子变化对NEP的累积贡献为39.8 Pg,其中CO_(2)浓度上升是近40 a全球陆地生态系统NEP上升的主要贡献因子,其次为LAI。
关 键 词:陆地生态系统 碳通量 叶面积指数 氮沉降 气候变化
分 类 号:X171.1] P467[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