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生活实践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西藏夏乌村案例    

Build the Community of Life for Man and Nature Based on Life Practice:A Case Study of Xiawu Village in Tibe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孙九霞[1] 王钰宁[1] 庞兆玲[2]

Sun Jiuxia;Wang Yuning;Pang Zhaoling(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Guangdong,China;Ningbo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Angers Joint Institute at Ningbo,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01,Zhejiang,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2]宁波大学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出  处:《地理科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资助(21AH016)

年  份:2022

卷  号:42

期  号:5

起止页码:751-7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var.coeleste)、耕牛互动时,借助物质、情感、空间以及身份转型等多重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联结,经由人的自然化实践,建构起表征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此时,青稞和耕牛作为工具化的自然,是村民的身体表征,在人类行动者缺场或受限时,扮演为日常生活叙事的角色。②藏族村民与虫草(Cordyceps)、猕猴(Macaca)互动时,借助意义、制度、空间协商等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建立联系,经由自然的人化实践,建构起链接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此时,虫草和猕猴作为对象化的自然,被社会所建构,并赋予社会生命,逐渐嵌入日常生活。

关 键 词: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关系 生活实践  藏族传统村落  

分 类 号:X22] F592.7[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