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功能互动格局与治理策略  ( EI收录)  

Big-data driven functional interaction patterns and governance strategy for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敏睿[1] 郑新奇[2,5] 李天乐[2] 张路路[3] 吕永强[4]

ZHENG Minrui;ZHENG Xinqi;LI Tianle;ZHANG Lulu;LYU Yongqiang(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083,China;School of Tourism,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61,China;School of Surveying and Geo-Informatics,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 250101,China;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for Territory Spatial Big-Data,MNR of China,Beijing 100036,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3]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石家庄050061 [4]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济南250101 [5]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100036

出  处:《地理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2033005);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2XNF010)。

年  份:2022

卷  号:77

期  号:6

起止页码:1374-139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EAPJ、EI、GEOBASE、IC、JST、PUBMED、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实施状况是当前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城市功能的分布和互动格局是刻画城市群协同发展和治理策略成效的重要内容。本文在阐述城市群内城市功能之间互动原理基础上,引入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改进土地生态位模型、扩展引力模型和GIS技术,耦合构建了新的城市功能互动模型。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年、2016年、2019年3期POI大数据提取不同类别城市功能区,从时空两个维度揭示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的互动格局特征,分析协同发展和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实施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策略。结论显示:(1)2010—2019年间城市群建成区城市功能区总面积增加1.5倍,其中混合功能区增长最快,增加1.7倍;(2)北京市工业功能、商业功能正在稳步疏解,但是居住功能、科教文化功能、公共服务功能仍在聚集与强化;(3)廊坊市、唐山市、天津市、保定市等中部城市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中发挥了“二传手”作用,成为功能互动的主要驱动城市;(4)石家庄市吸纳的疏解功能主要来源于天津市和廊坊市,具有接力特征;(5)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功能疏解在治理策略上需要关注功能互动格局演化趋势来进行精准施策。上述结论表明本文构建的城市功能互动模型可以较好地揭示和解释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功能互动格局的变化特征。

关 键 词:城市功能格局  功能互动模型  大数据 京津冀城市群

分 类 号:F127] F299.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