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诊断中的价值    

Value of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in the etiology diagnosi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in childre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子璇[1] 吴霞[1] 徐君[1] 叶颖子[1] 韩书珍[1] 叶丽静[1] 吴冰冰[2] 王传清[3] 俞蕙[1]

Wang Zixuan;Wu Xia;Xu Jun;Ye Yingzi;Han Shuzhen;Ye Lijing;Wu Bingbing;Wang Chuanqing;Yu Hui(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Clinical Center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mmunology,Shanghai 201102,China;Center for Molecular Medicine,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102,China;Microbiology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al Laboratory,Children′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102,China)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感染传染与免疫临床中心,上海201102 [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上海201102 [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细菌室,上海201102

出  处:《中华儿科杂志》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701800,2021YFC270180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点发展项目(EK2022ZX05)。

年  份:2022

卷  号:60

期  号:8

起止页码:769-77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APJ、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或“化脓性脑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189例患儿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分别采用培养和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方法检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分析2种检测方法病原检出率的差异。根据就诊时患儿年龄分为新生儿组(≤28日龄)和非新生儿组(>28日龄),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脑脊液培养为金标准,分析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89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男116例、女73例。血和(或)脑脊液培养共检出7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65.8%),检出率较高的致病菌有无乳链球菌18株(23.7%)、大肠埃希菌17株(22.4%)、肺炎链球菌15株(19.7%)。非新生儿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新生儿组[76.0%(38/50)比50.0%(13/26),χ^(2)=5.24,P=0.020]。48例患儿脑脊液同时送检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和培养,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的病原检出率高于培养方法[20例(41.7%)比12例(25.0%),χ^(2)=16.45,P<0.001]。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和培养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79.2%(38/48),其中同时阳性的11例患儿均检出同一种病原菌。以脑脊液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75.0%。结论: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可提高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检出率,且与脑脊液培养检出结果一致性较高。在诊断细菌性脑膜炎时,尤其在疑似诊断患儿中传统病原学无法明确病原时应尽早完善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测。

关 键 词:脑膜炎 细菌性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病原体  诊断  

分 类 号:R742.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