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北桑寄生产黄酮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和抑菌活性评价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producing endophytes with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from Loranthus tanaka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郑紫云[1] 柴书彤[1] 陈婕[1] 杨虹[1] 白红娟[2] 杨官娥[1]

ZHENG Ziyun;CHAI Shutong;CHEN Jie;YANG Hong;BAI Hongjuan;YANG Guan’e(School of Pharmacy,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ng 030600,Shanxi,China;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Safety Engineering,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Shanxi,China)

机构地区:[1]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2]中北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出  处:《微生物学通报》

基  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803D421065);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X202014000014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473);太原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人才扶持专项(120247-08);山西省科学与技术研究项目(201901D211341);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03D321083)。

年  份:2022

卷  号:49

期  号:9

起止页码:3798-381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背景】北桑寄生(Loranthus tanakae)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成分含量较高,生物活性较好。由于植物资源短缺,导致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受限。【目的】从北桑寄生中分离、筛选和鉴定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菌,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方法】以北桑寄生枝条为研究对象分离内生菌,通过显色反应和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筛选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菌,并采用NaNO2-Al(NO3)3比色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利用清除自由基和抑菌的体外实验来初步评估产黄酮内生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共筛选出4株产黄酮内生菌,其中3株为内生真菌,1株为内生细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其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sp.(ZC020)、Phoma sp.(ZZ105)、Nemania sp.(ZS042)和Pseudomonas sp.(ZC026)。4株菌中ZC020和ZS042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分别为(44.58±0.72)mg/L和(31.98±0.18)mg/L(P<0.05,n=3),并且ZS042可产生与北桑寄生植物相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ZC026和ZS042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活性,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2.85%±0.66%(ZC026)、57.01%±0.89%(ZS042)和85.36%±0.75%(ZC026)、88.17%±0.15%(ZS042)(P<0.05,n=3)。ZZ105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从北桑寄生枝条中分离出4株产黄酮类化合物的内生菌,其中有一株为内生细菌。这项工作为北桑寄生黄酮类化合物的生产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为其他珍稀药用植物和材料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参考。

关 键 词:北桑寄生  内生菌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抑菌活性

分 类 号:R284[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