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西北在碳中和进程中的资源优势和地质工作建议    

Resource advantage and geological work suggestions under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宇轩[1,2] 唐金荣[1,2] 牛亚卓[1,2] 张静雅[1,2] 赵禹[1,2] 魏建设[1,2] 姜光政[3] 王利伟[4]

ZHANG Yuxuan;TANG Jinrong;NIU Yazhuo;ZHANG Jingya;ZHAO Yu;WEI Jianshe;JIANG Guangzheng;WANG Liwei(Xi′an Center of Geological Survey/Northwest China Center for Geoscience Innovation,China Geological Survey,Xi′an 710054,Shaanxi,China;China-SCO Geosciences Cooperation Research Center,Xi′an 710054,Shaanxi,China;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610059,Sichuan,China;Northwest Geological Expoloration Institute of China Metallurgical Geology Bureau,Xi′an 710119,Shaanxi,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2]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54 [3]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地质勘查院,陕西西安710119

出  处:《中国地质》

基  金: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21KJXX-7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221665)联合资助。

年  份:2022

卷  号:49

期  号:5

起止页码:1458-14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GEOBASE、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目的】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碳中和与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已在全球形成共识。地球系统科学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地学解决方案,中国西北地质调查如何在碳中和战略中找到主攻方向和工作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本文综述了地质工作在碳中和进程中的主要工作方法,统计分析了中国西北在碳中和减排和增汇两大基本途径上的资源优势,提出了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西北地质调查服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以及与新能源相关的关键矿产等资源优势:天然气地质资源量约为313991×10^(8)m^(3),占全国的34.78%;地热能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其中青海共和盆地静态干热岩资源总量达8974.74×10^(18)J;锂、钴、镍和铀矿等清洁能源相关的关键矿产资源均居全国前列,锂矿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60%,钴矿储量约占全国总储量的40%,新疆是中国最大的铀矿生产基地。而且,西北地区生态类型和地表基质层类型丰富,碳库现存量和增汇潜力巨大,同时拥有大量适宜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选址和地质储能的优质空间,是中国通过增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节点。【结论】中国西北地区可为碳减排、碳增汇路径提供有效资源支撑,西北地质调查工作应立足实际,发挥专业优势,在推进天然气资源调查、攻关地热资源开发技术、加强关键矿产全生命周期研究、试点地表基质层与生态地质综合调查、开展CCUS相关的地下空间调查,以及建设碳中和相关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六个方面持续发力,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地质解决方案,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 键 词:碳中和  绿色低碳转型  地质调查 矿产勘查 油气勘查 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工程  中国西北  

分 类 号:F426] TD98]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