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文学院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ZDA2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年 份:2022
期 号:6
起止页码:180-18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立足于当下人类“数字化生存”的现实处境,主张数字技术不仅是工具和手段,而且是人类的新型生存模式,主体的数字化重构导致“肉体人”转向“数字人”,这触发了其数字精神政治思想的形成。他通过揭示数字时代的治理技艺,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引发社会权力范式的内在转换:权力管控模式从福柯、阿甘本所言的生命政治转向数字精神政治,权力指向对象从物质的感性身体、生命转向非物质的精神、欲望,其手段是对精神进行扶植式管控。与之联袂而行的是,在“自由辩证法”的加持下,数字精神权力的毛细管渗透到主体的愿望、欲望、需求以及潜意识等非理性层面,数字人置身于数字化全景敞视监狱中,在享受极大自由的同时无不处在监视和凝视之中。同时,数字审美资本主义中的精神权力对情感、游戏和绩效等感性因素的收编与利用,使数字人不停地自我剥削与自我暴露,从而成为新型的“神圣人”。总体而言,主体作为感性的存在,其物质性身体与非物质性精神无法分离,因而韩炳哲的数字精神政治理论不能取代生命政治理论,更多是对它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关 键 词:韩炳哲 精神政治 精神权力 自由辩证法 感性渗透
分 类 号:D0[政治学类] B516.5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