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共同体构建视域下“共情修辞”的目标、问题、路径——兼论“元主体”“他者意识”“话语权补偿”概念
Goals, Problems and Paths of “Rhetoric of Empathy”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 On the Concepts of “Meta-subject”, “Consciousness of the Other” and “Discourse Right Compens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 Fanzhu;ZHANG Hongqian;HU Yiming(Center for National Discourse Ecology Studies,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62,China;Hujang College,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2]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学院,上海200093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语言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19JZD02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日韩中小学教科书中的世界图景和中国形象”(2022EXW003)。
年 份:2022
卷 号:45
期 号:6
起止页码:2-1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人类社会化最伟大的愿景和实践。语言是人类交往最重要的媒介,推进共同体的构建更离不开语言。这里的“语言”不仅意味着一种符号体系,更意味着一种修辞行为,一种“共情修辞”。依据“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修辞不仅意味着“表达”,还包括“接受”,共情修辞应该具备自觉的“倾听”意识;修辞不仅意味着“你/我”的对话,更是“我/你/他”三方的情感感知和响应,共情修辞应该具备自觉的“他者”意识;修辞不仅意味着话语权的实现,还包括“话语权补偿”机制,共情修辞应该自觉走出“丛林思维”。进而言之,共情不仅是修辞的动力,也是修辞的一套行动方案,更是修辞的根本目标,对于国家形象修辞而言,更是达成“共同体化”的必由之路。
关 键 词:命运共同体 共情修辞 新言语行为分析 元主体 他者意识 话语权补偿 共同体化
分 类 号:H03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