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dustry 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Yuanqing;LIU Shuo;QI Ping(Party School of Liaoning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Shenyang 110004,China;School of Economic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School of Economics,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4,China;Chinese State-owned EconomicResearch Center of Jilin University,School of Economic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机构地区:[1]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04 [2]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3]沈阳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4]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基 金: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2020年度咨询研究项目“吉林省健康福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JL2020-005-05),项目负责人:黄璐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国企民企资源整合与创新行为研究”(16BJY064),项目负责人:齐平;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逆城镇化’视阈下辽宁土地制度创新研究”(L19BJL013),项目负责人:张元庆;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逆城镇化’视阈下农民内生性市民化与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研究”(2201zxzb18),项目负责人:张元庆。
年 份:2023
卷 号:49
期 号:3
起止页码:114-1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对于我国数字产业协同创新,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1-2019年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以及空间模型就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按照区域差异、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模式以及人力资源储备进行分组回归比较,结果表明:首先,数字协同创新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平均边际效应为负,且具有倒U型曲线关系,其通过促进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依赖行业发展以及相关产业创新达到减小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其次,数字协同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仍然存在倒U型关系,周边地区数字协同创新对本地区碳排放强度影响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曲线关系。最后,西部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其数字协同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以及高人力资源储备地区,数字协同创新对碳排放强度影响更大。此结论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我国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经济绿色、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数字产业 协同创新发展 碳排放强度 数字化转型
分 类 号:F2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