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信息现代性的张力    

Accelerating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Assemble Communication:The Tension of Information Modernit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隋岩[1] 姜楠[2]

Sui Yan;Jiang Nan(School of Journalism,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024 [2]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济南250014

出  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群体传播对网络行为与社会关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ZD315)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3

卷  号:60

期  号:2

起止页码:153-16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PUBME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信息传播技术超越工业制造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工业化阶段,信息传播从属于社会发展,时间性原则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性原则。信息化阶段,信息传播囊括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内容,信息性成为主导原则,生产方式被传播方式取代,流动逻辑成为支配性逻辑。加速需求催生了流动逻辑,打散了线性时间的组织方式,形成了“非线性社会系统”。作为非线性社会系统中非制度化的传播制度——互联网群聚传播,颠覆了线性时间的组织状态和传播法则,呈现出多维时间、多元主体、非线性传播、共同性在场的传播景观。多元主体增加了信息体量,多维时间造成了信息无序,非线性传播与共同性在场使因与果时常置于不确定甚至倒置状态,增强了社会风险。流动逻辑的价值增值并非借助固定积累,而是借助流动而扩散。它不仅使信息以朝生暮死的姿态呈现,也造成物质与文化的快餐式消费。当文化被化约为信息流,文化的再生产便由于“即时的霸权”而陷入危机,丧失其所具有的经验与认同价值。这种比工业现代性更为剧烈的矛盾冲突,加深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鸿沟,带来了技术对文明的僭越,后果恰恰彰显着信息现代性的悖论。

关 键 词:工业现代性  信息现代性  时间性原则  信息性原则  互联网群聚传播  

分 类 号:G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