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粒子物理中量子纠缠的历史起源    

Historic Origin of Quantum Entanglement in Particle Phys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施郁[1,2]

SHI Yu(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Shanghai Branch,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Shanghai 201315,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230026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上海201315

出  处:《物理学进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No.T2241005)。

年  份:2023

卷  号:43

期  号:3

起止页码:57-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JST、RCCSE、核心刊

摘  要:本文系统深入地梳理了粒子物理中量子纠缠的历史起源。1957年,玻姆和阿哈诺罗夫指出,1949年吴健雄和萨克诺夫的实验实现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关联。事实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实验中明确实现空间分离的量子纠缠。惠勒最早建议这个实验,作为对量子电动力学的检验,但是计算有误,正确的理论计算来自沃德和普赖斯,以及斯奈德、帕斯特纳克和奥恩博斯特尔,也符合杨振宁1949年的选择定则。1964年贝尔不等式发表后,人们考虑,它是否可以通过吴–萨克诺夫实验检验。这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吴健雄小组也做了新的实验。1957年,李政道、厄梅和杨振宁确立了K介子的量子力学形式,并发现中性K介子是一个双态系统。1958年,基于与杨振宁1949年选择定则类似的方法,戈德哈贝尔、李政道和杨振宁最早写下K介子对的纠缠态,其中单个K介子可以带电,也可以电中性。这首次给出光子以外的高能粒子的内部自由度纠缠。1960年,作为没有发表的工作,李政道和杨振宁又讨论了中性K介子对的纠缠态。本文也顺便介绍了几位物理学家,特别是沃德。

关 键 词:正负电子对 纠缠光子  赝标量介子  纠缠介子  K介子

分 类 号:O46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