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与探索    

TCM cognition and exploration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林贤灿[1] 陈桐莹[1] 林燕平[2] 黄佳纯[2] 李颖[2] 张志海[2] 万雷[2] 黄宏兴[2]

LIN Xiancan;CHEN Tongying;LIN Yanping;HUANG Jiachun;LI Ying;ZHANG Zhihai;WAN Lei;HUANG Hongxing(The Third Clinical Medical School,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3378,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378

出  处:《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886;82174395);2022年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22XSLT013);黄宏兴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粤中医办函(2018)5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双一流”与高水平大学学科协同创新团队重点项目(2021XK21)。

年  份:2023

卷  号:29

期  号:6

起止页码:870-87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中医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独特的整体观、辨证观和平衡观拥有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传承创新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肾主骨理论”“脾肾相关论”“血瘀论”研究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病机与防治,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黄宏兴教授课题组深耕该领域多年,将OP的中医证型归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肾虚血瘀三型,并以补肾、健脾、活血为治则,优化了其中医临床路径,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脾肾、肌骨和线粒体与OP的发生为研究的切入点,推崇肌骨同治理念,总结提炼出“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体系,进一步将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开展OP的发病机制和中药复方干预作用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药防治OP的理论体系。

关 键 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中药 骨骼 肌肉

分 类 号:R259[中西医结合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