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不同水位管理对恢复泥炭地土壤CO_(2)、CH_(4)排放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hydrologic managements on soil CO_(2) and CH_(4) emissions of the restored peatlan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怡萌[1] 段磊磊[1] 陈聪[1] 王铭[1,2,3] 王升忠[1,2,3] 赵婧[1]

WANG Yimeng;DUAN Leilei;CHEN Cong;WANG Ming;WANG Shengzhong;ZHAO Jing(Institute for Peat and Mire Research,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al Progresses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Changbai Mountains,Ministry of Education,Changchun 130024,China;Key Laboratory of Wetland Ecology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hangchun 130024,China)

机构地区:[1]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泥炭沼泽研究所,长春130024 [2]长白山地理过程与生态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4 [3]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4

出  处:《生态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A2042,41871081,41877075);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0201308JC)。

年  份:2023

卷  号:43

期  号:11

起止页码:4583-459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3_2024、EAPJ、GEOBASE、IC、J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泥炭地水文条件影响泥炭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控制和维持着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泥炭地生态恢复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关于恢复泥炭地土壤碳排放对不同水位的响应尚不明确。以长白山区天然(NP)、退耕(DP)及实施不同水文管理的恢复泥炭地(低水位(LR)、高水位(HR)与高低交替水位(H-LR))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研究区泥炭地进行生长季(6—10月)土壤CO_(2)、CH_(4)排放监测。结果表明:温度和水位变化是研究区泥炭地土壤CO_(2)、CH_(4)排放季节变化的主控因子。H-LR受水位控制的影响,生长季土壤CO_(2)排放速率波动剧烈,其它水位管理恢复区土壤CO_(2)排放速率呈单峰型排放模式,且均与近地表温度呈指数相关(P<0.05)。除HR外,土壤CO_(2)排放速率与水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生长季,研究区HR土壤CH_(4)排放速率呈双峰型,H-LR与NP的土壤CH_(4)排放呈单峰型,与近地表温度呈指数相关(P<0.05),LR水位与CH_(4)排放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区不同水位管理恢复泥炭地土壤碳排放差异显著,虽然HR的土壤CO_(2)-C累积碳排放量显著低于其它水位恢复区,但其土壤CH_(4)-C累积碳排放量和综合增温潜势显著高于其它水位恢复区(P<0.05)。LR的累积碳排放量显著低于退化泥炭地,且其综合增温潜势最低。因此,建议在泥炭地恢复初期将低水位管理作为短期策略,以更好地恢复泥炭地碳汇功能,减弱其增温潜势。

关 键 词:恢复泥炭地  水位管理 CO_(2)排放  CH_(4)排放  长白山  

分 类 号:X14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