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头季穗肥和促芽肥对再生稻再生芽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Effects of Panicle and Bud-promoting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Growth of Regenerated Bud and Grain Yield of Ratoon Ri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欠清[1] 任孝俭[1] 翟中兵[2] 郑普兵[3] 吴源芬[1] 崔克辉[1]

GAO Qianqing;REN Xiaojian;ZHAI Zhongbing;ZHENG Pubing;WU Yuanfen;CUI Kehui(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Key Laboratory of Crop Ecophysiology and Farming 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Wuxue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Wuxue 435499,China;Honghu Agro-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Center,Honghu 433200,China)

机构地区:[1]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武汉430070 [2]湖北省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武穴435499 [3]湖北省洪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洪湖433200

出  处:《中国水稻科学》

基  金:湖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1BBA222)。

年  份:2023

卷  号:37

期  号:4

起止页码:405-41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3_2024、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研究头季氮素穗肥和促芽肥运筹对再生稻再生芽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可能途径。【方法】采用裂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2个头季穗肥为副区(N_(1),30 kg/hm^(2);N_(2),60 kg/hm^(2)),3个再生季促芽肥为副副区(T_(1)、T_(2)和T3分别为0、50和100 kg/hm^(2)),考查在不同氮肥运筹下两品种再生芽生长状况、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头季高氮素穗肥对丰两优香1号头季产量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两优6326头季产量,对两品种再生力和再生季产量无显著影响。增施促芽肥显著降低两品种头季齐穗前茎鞘干物质转运量和收获指数,提高不同节位再生芽芽长、活芽数和再生力,促进再生季齐穗后干物质积累,提高了再生季产量。此外,头季氮素穗肥和促芽肥对再生季产量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丰两优香1号在N_(1)T_(3)处理下周年产量最高(14.46 t/hm^(2)),两优6326在N_(2)T_(2)处理下周年产量最高(14.44 t/hm^(2))。单茎再生芽长、活芽数和芽生长速率与头季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头季收获指数和头季齐穗前干物质转运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再生力和再生季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头季高氮素穗肥对丰两优香1号和两优6326再生季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促芽肥施用可促进两品种再生芽生长,提高再生力和再生季产量,但过高施用量并没有进一步提高产量。头季穗肥和促芽肥互作显著影响再生季产量。施用促芽肥可通过增加头季茎鞘干物质积累来促进再生芽生长、再生季干物质积累与成穗,从而提高再生力和再生季产量。再生稻生产中应合理运筹穗肥和促芽肥以实现较高的再生季和周年产量。低头季穗肥和高促芽肥、高穗肥高促芽肥可分别实现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周年高产。

关 键 词:再生稻 再生芽 氮素穗肥和促芽肥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