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维城市网络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Mechanism of Multi-dimensional Urban Network of Chengdu-Chongqing Circ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彭庭莹[1] 陈刚[1,2]

PENG Ting-ying;CHEN Gang(Institut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ac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cao 999078,China;Tourism and Historical Culture Colleg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China)

机构地区:[1]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澳门999078 [2]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肇庆526061

出  处:《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163010);肇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KY202121)。

年  份:2023

卷  号:46

期  号:3

起止页码:51-6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JST、MR、RCCSE、WOS、ZGKJHX、ZMATH、核心刊

摘  要:针对城市群内部要素流动日益多维化、复杂化的特征,基于有向多值视角,采用资金、高铁、专利、信息的多元流数据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维城市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4类网络结构特征及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析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和铁路要素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互作用明显,网络联系相对紧密,而资金和专利网络发育水平较低;(2)成都在4类网络中的核心地位凸显,具有很强的集聚能力,重庆与成都双城互动频繁,呈现明显的“群岛型经济互动”现象;(3)双城经济圈内小团体现象明显,三级层面形成了6~7个凝聚子群,且各类网络的凝聚子群差异显著,网络相似性系数呈现出铁路—信息高于铁路—专利,高于专利—信息,高于资金—铁路,高于资金—信息,高于资金—专利的排列特征;(4)时间距离、城市等级、政府合作是城市多维网络产生共性的主要原因,经济规模、地理距离、行业结构是多维网络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多维城市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影响机制  QAP回归分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分 类 号:F129.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