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2017—2022年焦作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分析    

Analysi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tested wheat varieties in regional experiment in Jiaozuo during 2017-2022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金艳[1] 李金峰[1] 李林峰[1] 王士苗[1] 周晓超[1] 刘骏[1] 牛秀丽[1] 杜立丰[1]

WANG Jin-yan;LI Jin-feng;LI Lin-feng;WANG Shi-miao;ZHOU Xiao-chao;LIU Jun;NIU Xiu-li;DU Li-feng(Jiaozu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Jiaozuo,Henan 454000,China)

机构地区:[1]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南焦作454000

出  处:《南方农业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333)。

年  份:2023

卷  号:54

期  号:4

起止页码:1038-10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_E2023_2024、IC、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分析近年来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情况及与产量的关系,以期为焦作及同一生态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2022年焦作小麦区域试验694个参试小麦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生育期、基本苗、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参试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7%~20.23%,平均为13.19%,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460~2.0838,平均为1.9561。小麦产量整体水平较高,不同年份的小麦产量在5125.92~8602.19 kg/ha,有效穗数在742.70万~551.05万穗/ha,穗粒数高于31粒(2018年除外),千粒重为43.39~50.10 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与产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粒数(r=0.556)>基本苗(r=-0.460)>生育期(r=0.412)>千粒重(r=0.387)>株高(r=0.158)>有效穗数(r=-0.05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表现为穗粒数(r=0.629)>生育期(r=0.462)>有效穗数(r=0.363)>千粒重(r=0.342)>基本苗(r=-0.297)>株高(r=0.1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粒数(0.5970)>生育期(0.5054)>基本苗(∣-0.4563∣)>千粒重(0.4068)>株高(0.2015)>有效穗数(∣-0.0402∣);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和有效穗数为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结论】综合分析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今后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应注重产量三要素间的协同平衡,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稳定并增加小麦穗粒数是焦作及同一生态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小麦 区域试验  主要农艺性状 产量  焦作  

分 类 号:S512.10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