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80-2020年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in Kuye River Basin from 1980 to 2020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强[1,2] 尉飞鸿[1,3] 夏雪[1] 张明月[1] 王新民[1] 穆兴民[2] 徐德华[4]

LIU Qiang;WEI Feihong;XIA Xue;ZHANG Mingyue;WANG Xinmin;MU Xingmin;XU Dehu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Tianshui,Gansu 741000,China;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the Loess Plateau,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AS&MWR,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School of Earth Science,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13,China;School of Geography Science,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Jinzhong,Shanxi 030619,China)

机构地区:[1]天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天水741000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 [4]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出  处:《水土保持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区地表产流机制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响应”(42077075)。

年  份:2023

卷  号:30

期  号:5

起止页码:335-34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3_2024、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1980—2020年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为黄河全流域生态系统的管理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和GIS空间分析对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气候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了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窟野河流域耕地面积从1980年的1677.92 km^(2)减少到2020年的1365.58 km^(2);草地面积从1980年的5144.35 km^(2)减少到2020年的5038.97 km^(2);林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加86.07 km^(2),798.96 km^(2),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减少60.25 km^(2),408.72 km^(2)。1980—2020年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主要有未利用土地转向耕地和草地,占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量的8.63%和61.47%;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向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的23.07%,50.98%和10.95%,且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强度高于1980—2000年。流域内景观斑块表现出斑块数量增加,相连度减小,破碎化程度增加,分割度升高,凝聚度降低和复杂度上升的特征。[结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都是造成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其中流域内逐年增强的人类活动是促使景观格局发生演变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是次要因素。

关 键 词:黄河中游 窟野河流域  气候变化 景观格局  驱动力

分 类 号:P901[地理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