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制度逻辑视角下基层政策执行“偏差”的形成机制——基于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悬浮的分析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Deviations"in Grassroots Policy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al Logic——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spension of Indust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宇[1] 陈丽君[2] 周金衢[3]

Yang Yu;Chen Lijun;Zhou Jinqu(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School of Public Affairs,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China)

机构地区:[1]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南宁530006 [2]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58 [3]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宁530006

出  处:《公共管理学报》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A015)。

年  份:2023

卷  号:20

期  号:3

起止页码:39-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为什么有些政策会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本研究通过对G省两个贫困村庄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的全面追踪,以一类特殊的政策执行偏差现象(执行悬浮)为例,从制度逻辑视角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制度压力与行动情境张力下的多重制度逻辑冲突是执行悬浮的制度基础,关键行动者的认知图式及其预期是执行悬浮的微观基础,制度与行动者的不断互动则导致悬浮的制度化。本研究将制度、情境与行动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制度结构与基层行为之间的黑箱,增进了对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悬浮成因及农业现代化转型困境的理解,深化了对基层政策执行偏差形成机制的认识,推进了制度逻辑视角的微观基础研究。研究提示,应超越单纯的执行“偏差”研究,重点关注制度、情境与行动者随时间演变而不断互动的过程,这须进一步挖掘制度逻辑影响基层行为的微观心理机制。

关 键 词:基层政策执行偏差  制度逻辑 微观基础  产业扶贫 执行悬浮  

分 类 号:D035[政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