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感性学的历史、危机与新生——当代德国美学的重构路径    

The History,Crisis,and Revival of Aesthetica:The Reconstruction Path of Contemporary German Aesthetic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震[1,2]

Yang Zhen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2]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出  处:《哲学研究》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德国美学前沿理论研究”(编号18BZX140)的阶段性成果。

年  份:2023

期  号:7

起止页码:118-12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从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到休谟时代的鉴赏论和鲍姆嘉通的低级认识论,再到康德对反思判断力的先验阐明,感性学赢得了其否定和肯定的定义:作为基于“感性认识”与“认识诸能力间游戏”的活动,感性学区别于理论认识与道德实践。但因其未超出认识论,所以此类定义没能给“感性”提供充足的自律空间,导致它在黑格尔、谢林之后陷入智性主义的艺术哲学,并受到当代观念艺术的严重挑战。为了重构“感性学”,泽尔、伯梅、门克等当代德国美学家聚焦于经验过程本身,提出了“显现”“气氛”“力”等理论,将“感性”澄清为时间性、空间性、身体性与模糊性,不仅使感性学区别于理论与道德的超时空性、非身体性与确定性,还使它获得了更为独立且更具兼容性的当代视野。

关 键 词:感性学 时间性 空间性 身体性 模糊性  

分 类 号:B83-0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