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旅游政治生态学与本土研究议题    

Tourism Political Ecology and Potential Research Topics in Chinese Contex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海洲[1] 翁时秀[2] 保继刚[3] Jarkko Saarinen[4]

ZHANG Haizhou;WENG Shixiu;BAO Jigang;Jarkko SAARINEN(Department of Tourism,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Sun Y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Geography Research Unit,University of Oulu,Oulu FI-90014,Finland)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东广州510006 [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3]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广东珠海519000 [4]奥卢大学地理研究系,芬兰奥卢奥卢FI-90014

出  处:《旅游学刊》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计-能源-粮食-水的关联研究:过程、机制与多尺度效应”(41920104002)资助。

年  份:2023

卷  号:38

期  号:9

起止页码:16-3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SKJJZZ、ZGKJHX、核心刊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在我国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生态与旅游的现实矛盾引发了广泛社会关注,但基于社会与政治发展层面深度有效的学术解释缺乏。缘起于结构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生态学,将社会-生态过程与政治的尺度交互作为分析对象,为生态问题提供了更加平衡与综合的理论研究进路。文章利用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论深度考察了政治生态学以及相关的旅游文献,从当代现实、理论缘起、理论发展、旅游参与以及本土议题展开论述,重点分析了国际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思想的3个重要进展趋势:保护地旅游与资源管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态旅游话语意识的后结构主义批判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正义的实践行动研究。进一步,文章借助政治生态学的理论视角反思了我国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就与现实问题,并结合二十大报告的政策理路探讨了本土旅游政治生态学研究的相关议题:关注保护地旅游历史过程的政治经济学、关注保护地社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计的微观政治过程以及关注“两山论”的辩证性与生态发展的现实差距等。文章希冀通过政治生态学的引入,引导中国旅游研究转向生态-旅游人地关系的深入反思,在尊重现实与贴近实践的前提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成就向国际传播的高质量旅游学术成果转化。

关 键 词:“两山论”  生态旅游 政治生态学 生态文明  批判  

分 类 号:F59[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