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水体消毒过程中活的不可培养细菌的形成与复苏机制研究进展    

The Formation and Resuscitation Mechanisms of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Bacteria during Water Disinfection Proces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桂英[1] 刘建莹[1] 安太成[1]

LI Guiying;LIU Jianying;AN Taicheng(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atalysis and Health Risk Control/Guangdong-Hong Kong-Macao Joint Laboratory for Contaminants Exposure and Health/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ollution Control,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P.R.China)

机构地区:[1]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环境催化与健康风险控制重点实验室/粤港澳污染物暴露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

出  处:《生态环境学报》

基  金: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350002);粤桂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0B1515420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901210,42077333)。

年  份:2023

卷  号:32

期  号:7

起止页码:1333-134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3_2024、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传统水体消毒技术刺激下,细菌会进入活的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来提高自身存活率。在撤去外部压力时,未被消毒技术完全去除的VBNC细菌可在水储存和分配期间发生一定程度的复苏,而这些复苏的细菌很可能进入人体并导致严重疾病。然而,目前仍不清楚水体消毒过程中活的不可培养细菌的形成与复苏机制。该文通过检索了95篇相关文献并结合课题组在抗生素耐药菌方面的消毒控制和细菌休眠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介绍了在不同水消毒技术下VBNC细菌的形成并阐述了其潜在的形成机制,其主要包括了严谨反应、能量代谢、一般应激反应系统和毒素-抗毒素系统。其次,介绍了VBNC致病菌复苏的风险和总结了13种复苏方法。该文还综述了自然复苏、复苏促进因子(Rpf)与自诱导剂复苏等3种复苏机制的不同。在修复了细胞损伤并恢复氧化还原平衡和代谢活性之后,VBNC细菌才能发生自然复苏。Rpf能够帮助VBNC细菌重塑细胞壁,这有助于VBNC细菌恢复可培养能力。自诱导剂-2能够促进微生物种群中的细胞间通讯并增加katG的表达来降低过氧化氢毒性,从而促进VBNC细菌的复苏。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介绍了微流控技术、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活性分析方法、单细胞重水标记拉曼光谱方法和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技术等可以用于研究VBNC细菌复苏机制的前沿技术。该综述能为回答“多大剂量的消毒技术能够灭活VBNC细菌并避免其复苏”和“复苏的VBNC细菌生理特性是否都恢复到正常水平”等问题提供参考,为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安全性评估和制定更有效的消毒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抗生素耐药菌  活的不可培养状态  复苏机制  复苏促进因子  群体感应  

分 类 号:X171.5] X17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