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南方典型红壤区马尾松生物量空间特征及驱动力研究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orces of Biomass of Pinus massoniana Forest in a Typical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丘丽萍[1] 张帆[1] 林嘉源[1] 徐伟涛[2] 赖日文[1]

Qiu Liping;Zhang Fan;Lin Jiayuan;Xu Weitao;Lai Riwen(College of Forestry,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Zhangpu County Party Committee of the CPC,Zhangzhou Fujian 363200,China)

机构地区:[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2]中共漳浦县委组织部,福建漳州363200

出  处:《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基  金:城市绿化乔木降温成效及树种配置项目(KHF190017)资助;平潭综合试验区绿岛花城建设总体规划项目(KH190110A)资助。

年  份:2024

卷  号:44

期  号:1

起止页码:106-1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AB、CAS、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长汀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估算马尾松地上生物量,使用全局Moran’s I指数及热点(Getis–Ord G_(i)^(*))进行空间特征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因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阐明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尾松林分地上生物量为53.563 t/hm^(2),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空间特征表现为研究区西部、北部的高值聚类和集中在中南部的低值聚类。郁闭度、海拔、林分年龄、年均气温、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为影响研究区马尾松生物量空间分异较显著的影响因子,双因子交互作用后解释力得到增强。结构方程模型表明驱动路径的主要因子为郁闭度、林分年龄、海拔和年均降水。郁闭度通过直接效应影响生物量,海拔通过影响降水和气温从而对林分生物量造成间接影响,林龄和年均降水量对生物量既有直接效应又有间接效应,林龄通过影响郁闭度产生间接效应,年均降水量通过影响土壤全氮产生间接效应。综上所述,长汀县马尾松地上生物量呈现显著的空间聚类分布特征,研究区中南部区域为今后马尾松林分质量和生态治理成效进一步提升的重点区域,今后长汀县马尾松的经营管理可以通过优化林分结构、提高郁闭度和改善土壤养分等措施提升马尾松林分质量。

关 键 词:地上生物量 空间特征  地理探测器  结构方程模型 马尾松

分 类 号:S75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