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数字化社会的知识“面相”与教育应对    

The“Face”of Knowledge in the Digital Society and Educational Respons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邹红军[1] 柳欣源[2]

ZOU Hong-jun;LIU Xin-yuan(College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National Training Center for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Ministry of Education,P.R.China,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上海200062

出  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CAA220307)。

年  份:2024

期  号:3

起止页码:108-1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SCI、CSSCI2023_2024、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什么是知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常见的回答主要从信念、经验与信息等角度理解知识,不同“知识型”既内隐知识变迁的社会逻辑,也与技术有着密切关联。受制于哲学—技艺的二元结构,古典社会的知识既具较强的本体论色彩,也有高度的个人性;伴随知识理性向技术理性的转变,工业社会的知识被打上了浓厚的方法论与技术性烙印。进入数字化社会,随着“知识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与现代技术的全面介入,知识愈加明显地表现出“碎片化”“资本化”与“娱乐化”倾向,即知识不断分散、粒度越小但形式越多,非系统性等特征与日突出;知识的市场价值逐渐增强,人们越来越强调其预付价值性;受大众娱乐性心理推动,知识产品中的娱乐元素不断涌入。这不仅意味着知识本身的“信任危机”,也对作为典型知识世界的教育世界提出了严峻挑战。因应于此,今日教育可循重构知识的整体性、强化知识的贡献性与重建知识的严肃性等路径予以回应。现代技术之于知识的“药理学”效应正在加速放大,亟须以批判性的方式打开面向知识与教育的更多可能。

关 键 词:数字化社会  知识 碎片化 资本化 娱乐化 整体性  贡献性  严肃性

分 类 号:G521[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