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利用大肠杆菌合成3′-和6′-唾液酸乳糖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of 3′-and 6′-sialactose by Escherichia coli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吕欣洋[1,2,3] 陈祥松[1,2,3] 姚建铭[1,2,3] 吴金勇[1,3] 袁丽霞[3]

LYU Xinyang;CHEN Xiangsong;YAO Jianming;WU Jinyong;YUAN Lixia(Huainan New Energy Research Center,Huainan 232000,Anhui,China;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00,Anhui,China;Hefei Institutes of Physical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Hefei 230000,Anhui,China)

机构地区:[1]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安徽淮南232000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00 [3]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出  处:《生物工程学报》

基  金:安徽省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活动资助经费(2020B440)。

年  份:2024

卷  号:40

期  号:9

起止页码:2846-286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3、CAS、CSCD、CSCD2023_2024、EAPJ、EMBASE、JST、PUBMED、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人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一类结构复杂的聚糖,其作为母乳中的第三大固体成分,在婴幼儿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唾液酸化的HMOs是主要成分之一,主要包括3′-唾液酸乳糖(3′-sialactose,3′-SL)和6′-唾液酸乳糖(6′-sialactose,6′-SL),这两者在免疫调节、抗炎以及促进益生菌生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唾液酸乳糖在婴幼儿食品中的营养价值和应用潜力,利用廉价易得的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高浓度唾液酸乳糖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3′-SL-和6′-SL的功能及其生物合成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利用大肠杆菌合成唾液酸乳糖的研究进展,为未来实现相关工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关 键 词:人乳低聚糖  唾液酸乳糖  生物制造 微生物发酵

分 类 号:TS201.2] Q789[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