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生态防龋理念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药物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Drug Intervention to Inhibit Dental Plaque Biofilm Formation by Streptococcus mutan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Prevention of Dental Car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梁露露[1,2] 陈相屹[2] 庄伟杰[2] 刘育豪[2] 赵玮[2]

LIANG Lulu;CHEN Xiangyi;ZHUANG Weijie;LIU Yuhao;ZHAO Wei(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Guangzhou Development District Hospital,Guangzhou 510730,China;Hospital of Stomatology,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Stomatology,Guangdong Provinci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of Oral Diseases,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55,China)

机构地区:[1]广州开发区医院口腔科,广州510730 [2]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510055

出  处:《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210099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No.2022TQ0381、No.2023M744045)资助。

年  份:2024

卷  号:55

期  号:6

起止页码:1597-160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CSCD、CSCD2023_2024、核心刊

摘  要:龋病是在宿主、食物和环境等影响下,以变异链球菌为主的致龋菌发酵游离糖产生的酸性副产物对牙齿硬组织的局部破坏。其主要特征是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这显著提高细菌对药物与宿主免疫的抗性。传统的防龋药物主要通过抗菌而间接发挥抗生物膜功能,却往往在抑制变异链球菌的同时对共生菌群产生干扰,易造成口腔微生物系统失衡。随着口腔微生物系统稳态的日受重视,新型防龋药物如天然提取物、人工合成小分子、寡核苷酸等,通过作用于关键靶点,抑制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或调控口腔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减少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尽管这些药物不直接杀灭细菌,但它们通过干预生物膜的底物形成或微生物相互作用,发挥间接的抗菌效果。递送载体优化、药物联合治疗、仿生设计等策略能够进一步增强新型防龋药物的疗效。本文就牙菌斑生物膜的防治特点、关键靶点、相关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关 键 词:龋病 牙菌斑生物膜 生态防龋  综述  

分 类 号:R781.1[口腔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