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digital finance serving for the real economy in the contex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惠楠[1,2,3] 王欣[4] 李金克[2]

HUI Nan;WANG Xin;LI Jinke(School of Accounting,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Yantai 264005,P.R.China;Business School,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P.R.China;Bank of Rizhao,Rizhao 276800,P.R.China;Department of Planning and Finance,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24,P.R.China)

机构地区:[1]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2]青岛大学商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3]日照银行,山东日照276800 [4]济南大学计划财务处,山东济南250024

出  处:《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双碳目标下数据驱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机理、路径与对策研究”(22BJY227);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基于会计信息视角的制造业生态效率提升路径研究”(18CKJJ03)。

年  份:2025

卷  号:31

期  号:2

起止页码:17-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3、核心刊

摘  要:新质生产力为金融数字化变革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契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个古老课题也愈发历久弥新。在结合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的基础上对省域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全新计量,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双门槛非线性关系的特征。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在小于第一门槛值时能够强烈而显著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当上升至第一与第二门槛值之间时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跨越第二门槛值后数字金融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衰减,但仍保持显著。第二,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均呈现单门槛特征,但作用效果有所区别;东部地区的数字金融在门槛值两侧均显著抑制实体经济增长,且抑制作用在越过门槛值后发生衰减;中部地区的数字金融在小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发挥显著促进作用而大于门槛值时却发挥显著抑制作用;西部地区的数字金融在小于门槛值时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大于门槛值时抑制作用不显著。第三,新质生产力理论分别从资本配置、科技创新、劳动供给三个维度揭示了实体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源泉。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机制检验显示资本配置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在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发挥了中介传导效应,科技创新效率不具有中介效应。研究为数字金融发展战略调整、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引导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政策启示意义。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实体经济 脱虚向实  非线性关系  

分 类 号:F832.0[金融学类] F830.33F49F1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