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骗取贷款罪中“造成重大损失”的认定——基于保护法益的目的性考察
The Determination of"Causing Significant Losses"in the Crime of Fraudulently Obtaining Loans:A Purposive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Legal Interes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Li Senyu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法学院刑事法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年 份:2024
期 号:8
起止页码:109-1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后,“造成重大损失”成为骗取贷款罪的必备要素,更严格地限定了处罚范围。本罪的法益既包括金融机构的资金所有权,也包括不特定多数人对金融机构享有的财产权。“造成重大损失”不是客观处罚条件,而是不需要具备故意的不法要素。基于保护法益,行为人到期未清偿的本息属于重大损失,对担保人造成的损失不属于重大损失,尚未实现的担保利益不影响重大损失的认定。应当以还款期限的三个月后作为判断重大损失的时点,逾期三个月后的还款行为不影响损失数额的认定。行为人骗取贷款后正常经营、按期归还本息,但出现了异常的因果流程、超出规范保护目的或者需要由第三人答责的因素,进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该损失不能归属于行为人。
关 键 词:骗取贷款罪 保护法益 造成重大损失 客观处罚条件 结果归属
分 类 号:D924.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