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肝脏类器官及其在人嗜肝病毒感染性肝病研究中的应用    

Liver Organoi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Caused by Human Hepatotropic Virus Infec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善梅[1] 张文婕[1] 汪旸[1] 袁利利[1] 郑威[2] 俞晓平[1] 伍义行[1]

CHEN Shanmei;ZHANG Wenjie;WANG Yang;YUAN Lili;ZHENG Wei;YU Xiaoping;WU Yihang(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iometrology and Inspection&Quarantine,Institute of Drug Evaluation and Cellular Metrology/Department of Pharmacy,College of Life Sciences,China Jil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School of Pharmacy,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angzhou 311121,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学系/药物评价与细胞计量研究所,杭州310018 [2]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杭州311121

出  处:《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基  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LHZSZ24C200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2018YFA0108403)资助的课题。

年  份:2025

卷  号:47

期  号:6

起止页码:1421-143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类器官是模拟人体器官结构和功能特征的三维细胞簇,由于其组成、结构和功能与体内器官接近,常被视为一种新的“模式生物”,用于疾病发生机制及药物评价等研究。由干细胞或肝实质细胞在特定细胞外基质及多种信号分子协同作用下形成的肝类器官,具有人体肝脏作为代谢调控和解毒中心的类似功能。肝类器官常用于研究药物性肝损伤、急/慢性肝炎、脂肪肝以及肝癌等,但也可用于研究病毒感染性肝病和其他嗜肝性病毒感染引起的肝损伤。鉴于二维细胞感染模型和动物模型的局限性,类器官被认为是模拟病毒–细胞互作以及宿主细胞免疫反应的理想模型。因此,该文综述了肝脏类器官及其在嗜肝病毒感染性肝病研究中应用的进展,重点聚焦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分析了嗜肝病毒的共性特点、肝细胞极性与病毒易感性的关系以及肝类器官病毒感染模型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嗜肝病毒感染防治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肝脏类器官  嗜肝病毒 病毒易感性  细胞极性 病毒模型  

分 类 号:R3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