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柴达木盆地西南区油气充注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关系的包裹体证据    

The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s Illustrating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ing and Hydrocarbon Charging in the Southwestern Qaidam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慧[1] 吴瑾[2] 于保禄[3]

LI Hui;WU Jin;YU Bao-lu(College of Technology&Engineering,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434020,China;Qinghai Oilfield Company,CNPC,Dunhuang 736202,China;The 3rd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Qinghai Oilfield Company,CNPC,Haixi 817000,China)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学院,荆州434020 [2]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敦煌736202 [3]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三厂,海西817000

出  处:《科学技术与工程》

基  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指导性项目(B201744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科研基金(2017KY04)资助

年  份:2019

卷  号:19

期  号:6

起止页码:23-3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准确厘定柴达木盆地内含油气储层中烃类充注历史对于全面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构造活动影响盆地内油气的成藏和分布均具有重要意义。详尽地调查了柴西南区新生界主力含油层位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及所对应的烃类充注期次及时间,全面厘清了油气充注期次与高原隆升强活动期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藏普遍存在至少2期次的油气充注,通常发生在青藏高原隆升强活动期C、D和E期(中新世以后),几乎所有的油气藏均在强活动E期发生过规模化的油气聚集,说明青藏高原隆升运动末期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油气成藏和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多期成藏、晚期富集"的油气成藏特征,早期充注的石油可能改变砂岩储层的天然亲水性,有利于晚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储层在继续埋藏过程中的物性损失,预示着深层存在油气勘探潜力的可能性。

关 键 词:柴达木盆地西南区  青藏高原隆升 油气充注 包裹体

分 类 号:P618.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