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 EI收录)  

SEDIMENTARY SYSTEMS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TERTIARY LIUSHAGANG FORMATION IN FUSHAN SA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刘丽军[1] 旷红伟[2] 佟彦明[3] 王赟[4]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北京100083 [2]江汉石油学院地球物理系,湖北荆州434023 [3]中国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南海西部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57 [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基  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年  份:2003

卷  号:24

期  号:2

起止页码:140-1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0、CAS、CSCD、CSCD2011_2012、EI、GEOREFPREVIEWDATABASE、IC、JST、PA、RCCSE、SCOPUS、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芯等综合方法 ,对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 ,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其中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沉积主体 ,其内沉积构造丰富 ,侧积交错层理发育。湖泊相沉积体系也可划分为 4个亚相 ,即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及湖底扇亚相。其中湖底扇亚相比较发育 ,特点是扇相砂体、砂砾岩体与深水泥岩页岩间互出现 ,垂向上表现为推进式复合叠置、向上变厚变粗的层序。流沙港组自盆地中心至盆地边缘的沉积模式为湖底扇—深湖—半深湖—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福山凹陷的南部。流沙港组二段发育一大套黑色泥岩 ,为主要生油岩层和盖层 ,流沙港组三段和一段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为储集性能较好的厚层砂体 ,从而使该组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 ,因此流沙港组是福山凹陷值得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层位。

关 键 词: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演化特征  流沙港组  下第三系 福山凹陷

分 类 号:TE11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