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牙齿健康部位与龋损部位菌斑pH变化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丹丹[1]

机构地区:[1]黑龙江省绥化市卫生学校,黑龙江绥化152000

出  处:《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年  份:2016

卷  号:16

期  号:6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目的对进食糖后牙齿健康部位与龋损部位菌斑pH变化进行观察对比,从中分析导致龋病的原因。方法选取90例观察对象来进行分组实验,其中30例为无龋者,作为A组;30例为普通龋者,作为B组,还有30例为龋活跃者,作为C组。采用接触法来测定三组在含漱糖液前和进食糖后的菌斑pH变化情况。结果在含漱糖液之前,三组的菌斑pH值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含漱糖液之后10min,三组的菌斑pH值均有下降的趋势,此时三者之间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含漱糖液之后30min,A组的菌斑pH值已经逐渐恢复到基线水平,B、C组有较少的恢复,此时A组的菌斑pH值要明显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含漱糖液之后60min,A组的菌斑pH值已完全恢复到基线水平,B组有了较好的恢复,C组仍然有一些患者的菌斑pH值没有回复,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龋活跃者的菌斑比牙齿健康者更容易产生酸,龋病多是由于患者牙齿菌斑产酸力较强导致的,在诊断和治疗时可以从这一点出发。

关 键 词:牙菌斑 蔗糖 PH测定 龋病

分 类 号:R781.1[口腔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