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民族传统文化对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贵州黎平县香禾糯资源为例    

Influen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on Crop Genetic Diversity——Take an Example of Kam Sweet Rice in Liping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艳杰[1] 王艳丽[2] 焦爱霞[3] 才吉卓玛[1] 杨京彪[1] 阮仁超[3] 薛达元[1]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2]内蒙古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70 [3]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贵阳550006

出  处:《自然资源学报》

基  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44);环境保护部生物多样性专项(2014);贵州农业生物资源调查(2012FY110200)

年  份:2015

卷  号:30

期  号:4

起止页码:617-6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4、CSCD、CSCD2015_2016、CSSCI、CSSCI2014_2016、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贵州黎平县内丰富的香禾糯资源是侗族人民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孕育了侗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而侗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也促进了香禾糯的持续种植和保护。通过研究黎平县香禾糯的历史发展情况,结合2013年对黎平县香禾糯品种资源的实地调查,发现黎平县至今仍保留了45个不同品质特征和用途的香禾糯品种,说明香禾糯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侗族的饮食文化、节日庆典、宗教信仰、传统农作方式等方面,探讨传统文化习俗与香禾糯品种资源保护的关系,发现香禾糯是侗族油茶、扁米、腌制品等日常食品的必备原料,也是婚丧嫁娶、传统节日、礼尚往来、祭祀仪式的必需品,同时,侗族和谐共生的"稻-鱼-鸭"生产模式更提高了香禾糯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揭示了侗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习俗是保持香禾糯高度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最后,针对香禾糯资源消失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 键 词:香禾糯  遗传多样性  侗族 传统文化 黎平县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