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全球大洋环流诊断模式研究——流场及流函数    

Diagnostic Study of the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Current Field and Stream Func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魏泽勋[1] 乔方利[1] 方国洪[1] 崔秉昊[2] 方越[3] 王新怡[1]

机构地区:[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韩国成均馆大学土木和环境工程系 [3]Texas A&M University, College Station

出  处:《海洋科学进展》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热带太平洋年际与年代际海洋环境变异规律(401360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近海环流形成变异机理;数值预测方法及对近海环境影响的研究(G1999043808);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青年基金--厄尔尼诺事件的多源资料同化技术研究(2002AA639350)

年  份:2004

卷  号:22

期  号:1

起止页码:1-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0、CAS、CSA、CSA-PROQEUST、CSCD、CSCD_E2011_2012、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GFDL的MOM模式建立一个全球大洋环流的诊断模式(Robustdiagnosticmodel)来研究全球大洋环流。水平空间分辨率1°×1°。垂向分为21层。分别进行月平均和年平均模拟,积分的时间长度为11a。模式水流来自DBDB5(NationalGeodeticCenter,Boulder,Colorado)。所用的温度、盐度数据根据Levitus(1994)的资料,表面风应力根据HellermanandRosenstein(1983)的全球风场数据插值而来。从模拟结果看,全球大洋中的主要环流结构均得到体现。北太平洋副热带流圈得到合理的模拟,其最大的输运超过50Sv。北赤道流在12°N附近分为南北两支。北支形成黑潮,而南支为棉兰老海流,在其东边,棉兰老冷涡得到很好的再现。在吕宋海峡有海水进入南海,在南海形成一个气旋式流圈,进而通过南海南部水道流入印度尼西亚海。模拟结果表明南极绕极流和黑潮可以深达底层。湾流则不能深达底层,其下方在1000~2000m深度存在南向的深层流,显示了大西洋深层水的流动。

关 键 词:MOM模式  大洋环流 诊断模式  水平空间分辨率  流场 流函数

分 类 号:P731[海洋科学类;海洋工程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