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贵州台江凯里生物群中遗迹化石(Gordia)与水母状化石(Pararotadiscus)的关系及其意义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ce Fossil Gordia and Medusiform Fossils Pararotadiscus from the Kaili Biota, Taijiang, Guizhou, and Its Significa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机构地区:[1]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古生物及生物成矿研究所 [2]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OH43210,US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162002;40232020);国家攀登计划(编号95-专-0-1-6);科技部重大基础项目先期专项2002-4567;贵州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编号黔基合计2002-3009);贵州省省长及高层次人才基金;贵州省科学基金
年 份:2004
卷 号:50
期 号:2
起止页码:113-11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00、CAS、CSA-PROQEUST、CSCD、CSCD2011_2012、GEOREFPREVIEWDATABASE、JST、RCCSE、ZGKJHX、ZR、核心刊
摘 要:贵州台江凯里生物群中的遗迹化石 Gordia marina Emmons 常被保存在水母状化石Pararotadiscus guizhouensis Zhao and Zhu 盘体的上下,构成凯里生物群生态特色之一。笔者认为,G.marina 可能系蠕形类造迹动物在层面或近层面觅食或吞食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所形成。生活于清澈陆棚环境一定水域的 P.guizhouensis,由于突发性快速沉积事件的发生,改变了海水的物化条件,而被“毒死”,并随沉积物安静地沉落于弱氧化—还原环境的海底。在较为缓慢的腐烂过程中,营食沉积物的 G.marina 造迹生物觅食于 P.guizhouensis 盘体上下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中。随着沉积物的增厚,P.guizhouensis 生物尸体周围的微环境还原性增强,腐烂过程很快被终止,P.guizhouensis 生物软体得以保存,浅层或层面觅食性造迹生物亦随即离去,留下其生活活动的潜穴。同时通过研究,还认为 G.molassica(Heer)与G.marina 为同义名,可能为 G.marina 造迹生物的幼体。
关 键 词:遗迹化石 水母状化石 凯里生物群 中寒武世 贵州
分 类 号:Q91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