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国际大都市    文化产业    曾侯乙墓    网络技术    社会科学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哲学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47H指数:4北大核心: 11 CSSCI: 12 CSCD: 3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楚、秦简《日书》中的二十八宿问题探讨
1
《中国科技史杂志》上海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瑟文献中心 钟守华  出版年:2009
楚、秦简《日书》中关于二十八宿的新史料,对考释二十八宿在战国至秦代的演变有着重要价值。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二十八宿古距度、旦昏中星、日在星宿、四象分度不均匀、二十八宿数与二十八宿星占等问题。
关键词:楚  秦  简牍《日书》  二十八宿  
网络时代与网络的社会文化价值——“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研讨会综述
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 向昆 奚建武  出版年:2001
关键词:网络时代 社会文化价值 “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研讨会  综述  文化范式 传统文化 民主政治 电子化政府
社区文化产业:繁荣国际大都市文化的新观点
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 鲍宗豪  出版年:2001
社区文化产业可作为发展国际都市文化的新生长点 ,是繁荣国际大都市文化产业的新视点。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在性质上可分为公益—福利性的和非公益性、可产业化的 ;在类型上可分为多种。国际大都市重视社区文化产业培植意义重大。针对国...
关键词:社区  文化产业 国际大都市
网络对我国社会文化的推动与影响──网络是信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标志
4
《探索与争鸣》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浙江省社联;上海社会科学院;海南省发展战略研究所;宁波大学学报 鲍宗豪 蓝蔚青 张华金 傅治平 陈依元  出版年:2001
21世纪的曙光已淡出天宇 ,人类文明将以比上个世纪更为迅捷的速度向前推进。其中 ,网络对中国社会文化带来的多元影响 ,对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 ,它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为了正确把握...
关键词:网络文化 社会生产力 中国  工业化  生活环境  
曾侯乙墓漆箱“武王伐殷”星象图考
5
《江汉考古》上海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瑟文献中心科普部主任,上海200090;不详 钟守华 魏渝  出版年:2002
运用出土文物和文献、实际天象相结合的考证方法,该文对曾侯乙墓漆箱E.66和E.77三个侧面上的天文星象图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这三个侧面上绘有:鹑火张星、日在箕星、天驷房星,并与《国语》载伶州鸠所述“武王伐殷”的星象有关。
关键词: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 天文考古  
曾侯乙墓漆箱岁星纹符和年代考
6
《考古与文物》上海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李约瑟文献中心 钟守华  出版年:2005
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漆箱E.66的盖面上,绘有斗、二十八宿、青龙、白虎星象图.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背景式的天文图像中,绘图者又作了两处耐人寻味且带有标注性的添加:于白虎星象腹部下方绘有一火形纹(带有火形芒角),在亢宿...
关键词:曾侯乙墓 代考  耐人寻味 白虎 添加  出土  卒年 墓主
情绪、情感与市场
7
《教学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投资金融系;上海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 许明 张雄  出版年:2000
经济学家很少关注人的情绪、情感与市场的关系,但此问题涉及市场的人性及行为特性问题。情绪、情感可以协调市场交往和人际关系,提高经济人的工作效率;它对市场行为者的认知动力、价值取向。
关键词:情绪 情感 调节  协调  认知  市场  
信息网络:21世纪社会科学研究新视域
8
《开放导报》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 鲍宗豪  出版年:2001
信急网络具有的突出的社会性,使它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科学家们研究的对象。从若干学科角度切入,阐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给我国 21世纪社会变革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提出的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是网络时代社会科学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社会科学 研究工作  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
文明社区综合评估数学模型
9
《运筹与管理》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 鲁习文 温涛 鲍宗豪 张坤  出版年:2000
探讨了文明社区综合评估问题 ,根据其指标体系建立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 ,提出建模的理论和综合评估算法 ,为社区文明建设的客观评价和比较建立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文明社区 综合评估 数学模型 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试论认识活动的种种预设
10
《浙江社会科学》上海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 何云峰 鲍宗豪  出版年:1999
本文作者认为,在主体认识客体的现实认识活动中,有许多基础性的预设信念存在。因为主体对诸如对象的存在、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认识(知识)的本质等等基础性问题必须首先给予解答,这是认识活动开展的前提。但是,这种解答往往又很少以...
关键词:主体  认识活动  预设 信念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