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汕头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司马迁    《史记》    当代审美文化    当代文化    《离骚》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386H指数:9WOS: 1 北大核心: 41 CSSCI: 51 RDFYBKZL: 1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1
《现代哲学》汕头大学中文系 陈桐生  出版年:1999
关键词:集体主义伦理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中国传统文化  伦理观念 劳动者  伦理道德建设 宗法血亲  中国古代  
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
2
《语文研究》汕头大学中文系 严修鸿  出版年:1998
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严修鸿1客家方言区有不少方言点(主要在广东、广西两省境内)人称代词单数表示领属的意义时,除了常见的人称代词加结构助词“个”之外,还有ca(我的),cia(你的),ckia(他的)的形...
关键词:人称代词 客家话 《汉语方言大词典》 客家方言  领格  方言语法 《中国语文》  复数形式  结构助词  客方言
泛审美意识与伪审美精神─—审美时代的文化悖论
3
《哲学研究》汕头大学中文系 肖鹰  出版年:1995
关键词:审美精神 泛审美 文化悖论 游戏  当代文化 欲望  当代人 审美文化  审美形式化  自我意识  
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
4
《中国语文》汕头大学中文系 严修鸿  出版年:2002
《中国语文》1999年第6期发表了刘萍《蝴蝶考》一文,该文首先认为“蝴蝶”是个偏正型的复合式合成词,而非像许多现代汉语教材及《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的是单纯词。其次认为“蝴蝶”本来是“胡蝶”,“胡”是一个语素。这两点无疑是非...
关键词:理据 《中国语文》  单纯词 偏正型  《现代汉语词典》 合成词 语素 盲从 作者  99年  
军话与广东平海“军声”
5
《方言》汕头大学中文系 潘家懿  出版年:1998
军话与广东平海“军声”潘家懿零引言军话是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一种含有官话成分的混合型汉语方言。由于流行范围小,使用人口少,而且都处在周围其他优势方言的包围之中,因此语言学界称它为“官话方言岛”或“军话方言岛”。军话在其流行...
关键词:军话 客家话  方言土语 南方官话  汉语方言  南方方言 学佬话  使用人 西南官话 海军
百年良妓的凄美绝唱——严歌苓《扶桑》女主人公形象的文化意蕴
6
《华文文学》汕头大学中文系 林翠微  出版年:2004
本文意在探究《扶桑》中女主人公扶桑的母性形象以及西方人的东方情结 ,从神秘莫测的人类情感对话中挖掘东方女性的伟大美德以及闪烁深处的东方文化幽光 ,在错综复杂的种族情爱间体现东西方从未停止的冲撞和磨砺 ,由文化意蕴的剖析最...
关键词:严歌苓 扶桑 母性形象 东方情结
当代审美文化的美育策略
7
《学术月刊》汕头大学中文系 肖鹰  出版年:1995
与当代审美文化的勃兴相对的是当代美育的滞后。这种滞后既包涵着美育理论的滞后,又包涵着美育实践的滞后。在艺术向生活的泛化中,美育的滞后不仅导致了审美实践的人文阙如,而且导致了生存实践的主体走失。因此,当代审美 文化成为当代...
关键词:当代审美文化 当代美育 解放美育  大众文化  美育意识 教化美  柏拉图  美育功能 席勒 主体性  
从《方言应用杂字》看乾隆时代的晋中方言
8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汕头大学中文系 潘家懿  出版年:1996
乾隆时代出版的《方言应用杂字》揭示了二百多年前山西晋中方言的语音和词汇面貌,今天的晋中话正是那个时代晋中方言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晋中方言乃至整个晋语的历史演变。
关键词:方言应用  乾隆时代  晋中方言  杂字 双音节词 分阴阳  历史演变  注音方法 方言词语 结构体例
当代审美文化的界定
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广东汕头大学中文系 肖鹰  出版年:1994
当代审美文化的界定肖鹰(广东汕头大学中文系)当代市美文化概念的阐述是建构当代审美文化学的一个基础工作。市美文化概念大概出现在80年代,由前苏联学者首先使川。欧美学者似乎不使用这个概念。他们或者用文化概念来描述审美一艺术活...
关键词:当代审美文化 当代性  中国文化 中国审美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现代文化意识  现代主义 文化的界定  审美活动 文化工业
活化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学理建设思考
10
《文化遗产》汕头大学中文系 高小康  出版年:20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9)的成果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建设需要在非遗保护学理方面进行建设性的理论探索。非遗保护的学理研究应当具有史学建设性质,从传统史学和文化记忆研究之间的关系和“缺口”探索非遗史学研究的创新性路径,即对历史的活化研究,建构新的文化生态史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学理建设  非遗史学  历史的活化  文化生态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