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明清    清代    徽学    宗族    明清时期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594H指数:18北大核心: 261 CSSCI: 272 CSCD: 3 RDFYBKZL: 2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
1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刘伯山  出版年:2002
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 ,内容深邃而广博 ,几乎涉及徽州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流派纷呈 ,人才辈出 ,影响巨大。究其兴盛的原因 ,有徽商的经济基础、文风昌盛和教育发达的温床、程朱理学的影响等。徽州文化既是中...
关键词:基本概念  历史地位 徽州文化 程朱理学 封建社会
明清徽州乡(村)规民约论纲
2
《中国农史》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卞利  出版年:200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徽州法律文书与民间法研究"(0 2JAZJD82 0 0 0 1)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 (村 )规民约 ,作为某一特定乡村地域范围内 ,由一定组织、人群共同商议制定的某一共同地域组织或人群在一定时间内共同遵守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共同规则 ,其内容极其丰富 ,类型异常繁夥 ,地域...
关键词:徽州  民约论  共同地域  乡村社会 明清时期 地域特色  重要作用  习惯法 秩序 国家  
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
3
《历史研究》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栾成显  出版年:2005
婺源腴川程氏宗谱和休宁二十七都五图黄册底籍所载资料证实,明清徽州宗族的异姓承继相当普遍,绝非个别现象。同宗继子乏人是异姓承继的原因之一,保全家产为异姓承继的重要经济因素。异姓承继亦有感情问题。血缘关系是宗族组织建立的基础...
关键词:承继 明清 徽州  经济因素  感情问题 宗族组织 血缘关系  核心内容  宗法制度 宗法关系  普遍  瓦解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4
《文化遗产》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卞利  出版年:2010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提出的创新性尝试,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整体保护的重要途径。如何使保护区建设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整体保护...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 徽州文化保护实验区  问题与对策  
徽商与明清时期的社会公益事业
5
《中州学刊》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卞利  出版年:2004
明清时期异军突起的徽商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后 ,积极支持和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和灾荒救济等社会慈善事业。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徽商乐善好施的良好美德 ,而且为徽商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获利的空间 。
关键词:明清 徽商 社会公益
论徽州宗族祠堂
6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徽州学研究所 赵华富  出版年:1996
宗族祠堂林立是徽州一个重要的社会和历史现象。本文探讨了徽州宗族祠堂的兴起时代、建造规模、建筑装饰及其历史背景和社会作用。作者认为,明代嘉靖年间,夏言进行民间祭祖札制改革以后,徽州宗族出现了大建祠堂的热潮;徽州宗族祠堂规模...
关键词:徽州  明代 宗族祠堂  宗族统治  
明清徽州村规民约和国家法之间的冲突与整合
7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卞利  出版年:20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徽州法律文书与民间法研究"(02JAZJD820001);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期国家与乡村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AHSKF03-04D07)
明清时期徽州的村规民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本文以明清徽州村规民约为例,全面探讨了村规民约的性质,以及村规民约与国家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村规民约是国家法的必要补充和延伸,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构成了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基...
关键词:明清时代 徽州地区  村规民约 民间习惯法 国家法
徽州文书的遗存及特点
8
《历史档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刘伯山  出版年:2004
关键词:徽州文书 历史文化 地方文化 文献资料  
情感与仪式互动社会下的当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塑造
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铜陵学院 杨龙飞 疏仁华  出版年:2023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数字赋能徽州文化时代创生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AHSKY2022D042)。
在乡村文化治理中,通过情感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将有助于实现乡村治理方式的本土化创新,对推进乡村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情感与仪式互动融合视角看,仪式互动结构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具有相...
关键词:情感治理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互动仪式链  情感共同体  
基于文化动机和体验的乡村民宿旅游者分类与比较研究——以黟县宏村为例
10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安徽大学商学院 刘法建 郭宗坤 张苏 童朝睿  出版年:2021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7YJC7900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96)资助。
传统乡村和地方文化元素的运用是乡村民宿开发的重要形式,也是核心吸引力之所在,在旅游者选择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文化旅游动机及行为成为理解乡村民宿旅游者的有效切入点。文中以世界遗产地黟县宏村为案例地,运用McKercher(...
关键词:乡村民宿 文化动机  文化体验深度  分类  宏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