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电影    新媒体    媒介    叙事    新闻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电子信息类    自动化类    哲学类    

被引量:3,594H指数:23北大核心: 534 CSSCI: 406 RDFYBKZL: 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底层发声”与新媒体的“农民叙事”——以“今日头条”三农短视频为考察对象
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爱凤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XW056)
文化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国农民群体,在既往的文化权力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掌握较少的文化资源,普遍缺乏话语权,是农民叙事中"沉默的他者"。三农短视频的发展,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相关政策引导的结果,也是新媒体给农村、农民带来...
关键词:底层研究  乡村振兴  短视频  农民叙事
社会化媒介赋权语境下女性“能动”的“可见性”——兼对B站美妆视频社区的“可供性”考察
2
《新闻记者》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 曾丽红 叶丹盈 李萍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体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研究”(编号:18BXW03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可见性"概念契合了社会化媒体语境下媒介研究的新路径,当下女性参与社会化媒体的交流与实践是追求"可见性"的"能动"表现。从"她经济"的崛起到"她力量"的萌发,女性美妆视频社区的发展如火如荼,本文力图洞悉其背后的性别话语与...
关键词:社会化媒介  赋权 可见性 可供性 性别政治
从情境崩溃到情境再分离:社会-关系情境中的用户社交媒介实践——基于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的研究
3
《国际新闻界》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张杰 马一琨  出版年:2022
广州大学重点人才项目(项目编号:RZ202200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面对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1&ZD316)与“儒家道德的社会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6ZDA107)的阶段性成果。
本研究从情境崩溃理论出发,将“仅三天可见”视为微信朋友圈情境崩溃后的情境再分离的用户实践,探讨情境崩溃之后“再分离”的过程和策略;同时挖掘中国社会情境的关系内涵,把中国人的脸面观和关系逻辑纳入到处理情境崩溃的具体实践之中...
关键词:仅三天可见  情境崩溃  情境再分离  关系  松散耦合  
语境崩溃:平台可供性还是新社会情境?——概念溯源与理论激发
4
《新闻记者》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传播与艺术研究中心;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杰 马一琨  出版年:2021
本文讨论了社交媒体研究中"语境崩溃(Context Collapse)"概念的发展脉络,探寻这一概念如何将社交媒体中的互动与传统互动相区分,并形塑用户何种新体验,给予社交媒体研究何种新的资源。进而发现,在此概念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语境崩溃  社交媒体 平台可供性  关系可供性  社会情境
ChatGPT的技术逻辑、社会影响与传播学未来
5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新闻传播学院1;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1;大连民族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张洪忠 黄民烈 张伟男 沈菲 周葆华 邹军 钟智锦 闵勇 吴晔 许小可  出版年:2023
近期,ChatGPT横空出世、火爆出圈,其影响几乎渗透至各行各业,是颠覆还是赋能?一时众说纷纭。2023年2月13日,京师主题沙龙活动“新闻传播学如何认识‘ChatGPT’”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的计算传播学研...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传播 自然语言处理 沙龙活动  传播学 GPT 中国香港  CHAT
主流媒体从叙事到融情的共情传播策略研究——以《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6
《传媒观察》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黎藜 吴嘉恩  出版年:202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辛亥时期岭南革命报刊社会动员研究”(18BXW015)阶段性成果。
文章以共情传播为视角,从报道议题、叙事结构以及表达方式三个层面对《人民日报》疫情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情感话语作为一种激活受众的共情因子与提升传播效果的策略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实践中被频繁使用,发挥了正面的舆论引...
关键词:共情传播  新闻生产 疫情报道 新闻价值
“新闻是什么”——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模式演变与新闻学教育之思
7
《全球传媒学刊》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 徐来 黃煜  出版年:2017
关于"新闻是什么"的本体性问题,学界未曾停止过争鸣,尤其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的"人的延伸",将人类社会推至"万物皆媒""人机协作"的全新媒介环境,亦对当下新闻教育提出空前挑战。本文认为,只有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及智能...
关键词:新闻 人工智能 技术  演变  新闻学教育
“记忆作为方舟”:论文博类纪录片形塑集体记忆的媒介功能
8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曾丽红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媒体工作者的职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8BXW034)的研究成果。
文博类纪录片暗合了詹姆斯·凯瑞的传播理念与精神——传播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共享和参与的文化。它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搭架桥梁,并重建记忆中断的延续性。作为一个能够容纳、承载、拼接与缝合多元记忆的文化方舟,文博类纪录片彰显了集体记忆...
关键词:文博类纪录片  集体记忆 媒介功能 仪式观  纪录片传播  
中国高校学分制30年--大学教学制度改革讨论述评
9
《高教探索》广州大学教务处;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韩磊磊 源国伟  出版年:2008
1978年始再兴学分制,关于学制改革的实践总结与理论研究30年来方兴未艾,它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思想观念嬗变的观照。本文通过回顾这场讨论,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教学制度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制度,其模式的变化蕴含深刻的社会历...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学制度 学分制 借鉴  价值  
从影像触达到文化认同:短视频跨文化传播的情感互动机制——基于互动仪式链的视角
10
《传媒观察》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鲤 石琪隆  出版年:202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对外传播观念变革研究”(19BXW053)的研究成果。
情感融入短视频跨文化传播已成常态,但其内在机制一直缺乏探讨。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为这一过程性分析提供了理论视角。本文通过构建以“影像触达-行动触发-文化触动”为核心环节的短视频跨文化传播互动仪式链模型,阐明跨文...
关键词:短视频  跨文化传播 情感叙事 互动仪式链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