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泰州市行政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以人为本    泰州学派    政府    责任政府    和谐社会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164H指数:8北大核心: 8 CSSCI: 6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以人为本: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尺度
1
《理论探讨》泰州市行政学院 黄林华 顾戛良  出版年:2004
"民本"观念是中华传统行政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是本届政府在政府管理思想方面的鲜明特征,是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本质。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具备以下六大要素:民主、责任、无...
关键词:民本 以人为本 公共服务型政府 价值尺度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基本维度
2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泰州市行政学院 景云祥  出版年:2008
构建和谐社会,要增强政府回应性。增强政府回应性,要求建构有效的、完备的政府回应机制,政府回应机制建构的基本维度包括:不断拓展回应领域,不断更新回应方式,不断优化回应流程。
关键词:和谐社会 政府回应机制 回应领域  回应方式  回应流程  
问责制的构架是责任政府建立的关键
3
《行政论坛》泰州市行政学院 景云祥  出版年:2005
行政现代化的发展催生责任政府的建立,而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是建立现代行政问责制。现代社会,行政问责制在问责原则、问责形式、问责主体和问责程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把握这些变化,促成责任政府的建立。
关键词:责任政府 人民 公务员 问责制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回应机制的建设
4
《社会主义研究》江苏省泰州市行政学院 景云祥  出版年:2007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构建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增强政府回应性。政府回应机制建构的基本维度是从回应途径看,既要以代议民主制增进政府对公众的回应性,又要通过引进参与制增进政府的回应性;从回应方式看,既要通过电子化政府建设改进政府...
关键词:和谐社会 政府回应机制 回应途径  回应方式  回应流程  
浅探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科学发展
5
《行政与法》江苏省泰州市行政学院 顾玉峰  出版年:2005
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最后也是最有力的救济手段,它的内涵以及它制定的最终目标都体现出“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它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也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
关键词:法律援助 弱势群体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文化创新
6
《行政论坛》泰州市行政学院 顾戛良  出版年:2005
政府文化是政府管理的软环境,是政府管理的灵魂。建设公共服务型的政府,积极推进政府文化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公共服务型政府文化理念具体包括:民主法治、有限责任、公开透明、服务健全、廉洁高效。我们必须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方法创...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公共服务型政府 政府文化 创新  
以人为本的历史演化、时代内涵及终极归宿
7
《理论探索》泰州市行政学院 黄林华 顾戛良  出版年:2005
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以人为本 ,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 ,这里的“人”是一个包括弱势群体和“未来人”在内的“大写的人” ,这里的“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 历史演化  时代内涵  归宿
论政府决策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8
《行政论坛》泰州市行政学院 顾戛良  出版年:2003
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扮演角色的变化,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实现了由经验型决策为主向科学决策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然而,这一转变毕竟是初步的,我国决策体制的改革并没有到位,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政府 决策机制  改革  完善  
电子政务: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9
《行政与法》泰州市行政学院 顾戛良  出版年:2004
电子化的政府是参与入世后国际间竞争的必要条件,是构成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要件之一。推行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建立起电子化的政府管理体系,通过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目前中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政...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改革 管理创新 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的现状与对策
10
《科学.经济.社会》泰州市行政学院 顾戛良  出版年:2004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拉大 ,贫富分化加剧。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即既有积极影响 ,又有消极影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消极影响表明不能对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
关键词:中国  居民收入  收入差距 分配制度  社会稳定 法制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