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山西文学》编辑部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建党90周年    建党    历史起点    小说    现代文学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被引量:0H指数: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1
《山西文学》《山西文学》编辑部  出版年:2011
90年前,中共"一大"胜利召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倏忽90年,从革命、改革到建设,苦难与辉煌,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厚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建党 中国革命  历史起点 主题 纪念  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员  征文启事 建设  
鲁迅典型化的两种手法
2
《晋阳学刊》<山西文学>编辑部 蔡润田  出版年:1983
在研究鲁迅的典型论和他的创作实践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鲁迅说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是“杂取种种人”,“泛无实指”;另一方而,在他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历史小说)中,又确有摹写或斥责现实生活中某个人的言行的现象。但...
关键词:鲁迅  典型化 典型论 手法 作品  历史小说 现实生活  创作实践  原型  批评家
敬天法祖
3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山西;《山西文学》编辑部 张石山 鲁顺民  出版年:2013
“札失求诸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老话重提,于今应该有其特殊的意义。 作家张石山和鲁顺民,围绕乡野民间久远流传并且依然活体传承的广义的风俗、传统、礼仪、规矩,从敬神祭祖到婚丧娶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起居,新近协力...
关键词:民间文化 生活起居 生产方式  民俗文化 意义  张石山  对话体 史料性
鲁迅诗论的现实意义
4
《晋阳学刊》<山西文学>编辑部 李国涛  出版年:1984
在中国新诗的发展上,鲁迅是最早的探索者。他在青年时代就想从异域窃得火来,为寂寞的中华诗界点起烈焰,为民族的富强作出贡献。直至晚年,他都不断地把外国的艺术营养输送给初生的中国新诗。对新诗的发展,他关怀备至,发表过许多警辟的...
关键词:鲁迅  诗论 马克思主义  现实意义  中国新诗 爱国主义  青年时代 共鸣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结社集会
5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山西文学》编辑部;不详 鲁顺民 张石山  出版年: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集会 结社 游行 自由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6
《山西文学》《山西文学》编辑部  出版年:2011
90年前,中共"一大"胜利召开。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倏忽90年,从革命、改革到建设,苦难与辉煌,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几十名党员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厚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建党 中国革命  历史起点 主题 纪念  周年  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员  征文启事
拥抱生活 表现时代——新年寄语
7
《黄河》《黄河》编辑部;《山西文学》编辑部  出版年:1994
逝者如斯,在九十年代第四个新春匆匆到来之际,我们向过去的岁月中,给予我们关怀和支持的作家、读者以及各界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一九九三年,在中国历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十四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关键词:九十年代  逝者  现代化建设  人爪  主潮 性的自由  创作心态 历史进程 农村改革  文事  
论赵树理的佚诗《歌生》
8
《晋阳学刊》<山西文学>编辑部 董大中  出版年:1984
赵树理是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的,他的二十几篇(部)小税,大部分已经作为现代文学的瑰宝,名垂史册。如果说,小说为他奠定了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那么,诗歌和戏剧则是他一生勤恳耕耘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提起诗歌,人们会想到《赵树理文...
关键词:赵树理  重要地位  现代文学  军阀混战 农民  小说创作 长诗 劳动人民 新体诗 游魂  
三年之丧
9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山西文学》编辑部;不详 鲁顺民 张石山  出版年:2013
祭如在,慎终追远,不妨说是国人类乎宗教的情怀。
关键词: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三年之丧》  
文化渊薮
10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山西文学》编辑部;不详 鲁顺民 张石山  出版年:2014
“礼失求诸野”的对谈,这一回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关于我们的乡野文明,关于在乡野的古礼遗存,我们从哪儿谈起,一共要谈哪些方面,具体如何对谈?整个对谈开始之初,我们有一个相对条理的预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十二回...
关键词: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文化渊薮》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