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摩梭人    语言建构    摩梭    女性社会    社会性别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55H指数:4WOS: 1 北大核心: 5 CSSCI: 9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边境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探索--基于中国边境云南段的调查
1
《学术探索》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普丽春 子华明 赵伦娜  出版年:2022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MZ079);2021年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专项项目(BFJC21012)(BFJC21018)。
边境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于稳定边疆、加强边疆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是集中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探究,对边境地区学校教育的研究寥寥无几,总结归纳边境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经验具有重要价值。云南...
关键词:云南边境学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基础教育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认同  
乡村文化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2
《民族学刊》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民族和文化教研部 马喜梅  出版年:2023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南边疆扶贫搬迁村落族际交往困境及差异化破解路径研究”(19CMZ036);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的云南经验研究”(2021-GMD-093);“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理论创新与民族工作实践”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需要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中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是其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认同、反思与游离:城市中产家庭“密集型育儿”的类型化分析
3
《云南社会科学》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段岩娜  出版年:2021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新发展阶段云南社会建设重点问题研究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对Y省三所小学的田野调查,通过对中产阶层子女养育实践的研究发现,当代中产家庭子女养育呈现“密集型育儿”的特征。“密集型育儿”体现了中产阶层在子代教养中高投入和高度参与的特征,也凸显了他们实现阶层优势代际传递的希冀。通...
关键词:中产阶层 密集型育儿  阶层文化 类型化
罂粟“替代种植”的实践困境与反思--基于缅甸视角的分析
4
《东南亚纵横》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保跃平 胡梦奇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7BSH136);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5028);中国南亚东南亚研究院项目(CKYB20160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334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一项跨国界经济活动和民生行动,"替代种植"是推动缅北地区罂粟禁种的可行路径,深刻影响着中缅边境地区的跨境少数民族社会转型和生计方式变革。当前对罂粟"替代种植"成效的评价更多的是立足于"替代种植"项目实施主体(中国及境...
关键词:“替代种植”  经济取向 民生取向  
论文化多样性与行为体多样性的和谐共生
5
《云南社会科学》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云南民族大学 吴兴帜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例"(项目号:12AZD006);云南省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多样性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客观事实,因其内在的规律与逻辑,必然存在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共生性、互补性和矛盾性。在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不同行为体即多样性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需要恪守文化多样性的文化观:"尊重差异、包容...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 共生  互补  矛盾  
和谐的追求:父亲的骨肉,母亲的联盟——永宁摩梭人的身体象征及其隐含意义解析
6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许瑞娟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12AZD006)阶段性成果
身体的象征意义在人类学研究中常被作为经典性的探讨课题,事实上解释清楚身体象征背后所攀附的文化网络是什么才是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谚语、习语、习俗和仪式常常是研究身体的象征意义及其文化涵义的突破口。本文基于...
关键词:永宁摩梭人  骨头和肉  象征隐喻 和谐  
文化的建构与实践:永宁摩梭人亲属制度再研究
7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东南亚学院 许瑞娟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编号:12AZD006]
亲属称谓作为人类学中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性质。生活在泸沽湖周边的永宁摩梭人因独特的社会形态、两性关系与家庭组织而使其亲属制度具有独特的自身逻辑,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社会群体对亲属概念的分类提供了一个经典的、...
关键词:永宁摩梭人  亲属制度 文化实践 文化建构
返景入深林:女性社会性别的多元建构——以永宁摩梭人为例
8
《民族学刊》云南民族大学东南亚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许瑞娟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例"(项目编号:12AZD006)阶段性成果
性别研究是当代人类学最具开创性与争议性的领域之一。性别建构反映了不同文化体系对两性分工与社会地位的规范,由此衍生的性别隐喻则体现了不同文化实践与建构的差别。摩梭人对女性性别的多元建构为我们研究女性性别建构提供了一个独特的...
关键词:女性社会性别  空间建构  语言建构 亲属建构  宗教建构  
两两相连:西盟佤族父系继嗣群的“德巴”关系
9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叶黑龙  出版年:2019
云南大学民族学一流学科建设规划项目“中缅佤族的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西盟佤族以男性为中心的世系组织,通过一种叫'德巴'的关系得以表达和维护。一个男子,上与兄长成'德巴',下与弟弟成'德巴',通过'上连长、下连幼'的方式与直系或旁系男子结成'两人三足'似的兄弟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在仪式中传递...
关键词:佤族 世系组织  德巴  
“一带一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摩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1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 许瑞娟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研究"(12AZD006)
研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摩梭社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经典的个案实例。在"一带一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摩梭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既有历史继承性,也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再创造,呈现出不同时空动态发展的特征。基于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摩梭文化 保护与传承  :一带一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摩梭文化 保护与传承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