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玉米    选育    玉米杂交种    栽培技术    品种选育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轻工类    生物科学类    自动化类    航空航天类    

被引量:1,155H指数:16WOS: 2 北大核心: 53 CSCD: 4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1
《玉米科学》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丰光 李妍妍 景希强 王亮 黄长玲  出版年:20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09B00104)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6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不断提高,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子粒长、百粒重和茎粗逐渐减小;秃尖长、株高和穗位高逐渐增加;出籽率和产...
关键词:玉米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
2
《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丰光 刘志芳 李妍妍 邢锦丰 黄长玲  出版年:2009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03)资助
以沈单16和郑单958玉米单交种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利用自行设计的玉米茎秆穿刺仪,对玉米地上第三茎节中部椭圆形短轴垂直于茎秆进行穿刺,测定玉米茎秆穿刺阻力。通过P1、P2、F1、F2、BC1和BC2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
关键词:玉米 茎秆 穿刺 抗倒性 遗传  
耐密宜机收玉米品种选育探讨
3
《作物杂志》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得义 景希强 王孝杰 曹祖波  出版年:201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11BAD 16B12;2012BAD04B03;2013BAD07B03)
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耐密型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推广机械化收获将是节约成本、增加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与机械化收获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以提高品种耐密性为核心,持续增加种植密度,同时重视品种机...
关键词:玉米 耐密品种选育  机械化收获
玉米抗倒性与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4
《玉米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 丰光 刘志芳 吴宇锦 李妍妍 景希强 黄长玲  出版年:2010
"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03)
利用自行设计的茎秆穿刺和拉力仪,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我国41个不同玉米杂交种茎秆进行穿刺力和拉力试验,研究茎秆穿刺力和拉力与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部第3茎节穿刺力能较好反映出穿刺力与倒伏的关系;主茎与地面呈45°夹...
关键词:玉米 茎秆 穿刺力  拉力  抗倒性
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单交种的产量变化
5
《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丰光 刘志芳 李妍妍 景希强 邢锦丰 黄长玲  出版年:2010
国家"863"科技计划(2009AA101103)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时期玉米品种产量、杂种优势及主要农艺性状发展变化规律,为今后玉米育种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利用中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自交系为材料,采用3点裂区试验设计,...
关键词:玉米 产量  杂种优势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
6
《玉米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丰光 李妍妍 邢锦丰 黄长玲  出版年:2010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03)
参考美国先锋的育种经验,对我国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方法和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今后我国玉米育种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玉米育种 杂种优势 种质资源 先锋公司  
郑单958和先玉335在不同区域的产量比较
7
《中国种业》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李妍妍 丰光 王亮 吴宇锦  出版年:2009
"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1A03);北京玉米育种平台项目
试验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采用3点3种密度3次重复的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两个品种的产量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均适宜当前的生产,但在不同地区间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先玉335更适宜本溪和北京点生产,郑单958更适宜...
关键词:郑单958 先玉335 产量  方差分析
粳稻叶绿素含量QTL与其合成降解相关基因的比较分析
8
《作物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 姜树坤 张喜娟 徐正进 陈温福  出版年: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6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126007)资助
为剖析水稻叶绿素不同时期的表达规律及后期持绿的遗传机制,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水稻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叶绿素含量以及生育后期的持绿能力进行QTL定位分析。检测到5个控制分蘖期叶绿素含...
关键词:粳稻 叶绿素含量 持绿性 数量性状位点 叶绿素合成降解  
Mo17衍生系组配杂交种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和贡献
9
《玉米科学》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 鲁宝良 赵文媛 刘日尊 关国志  出版年:2004
Mo17玉米自交系具有高产、稳产、耐瘠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由其所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在我国的玉米生产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中单2号、丹玉13、本育9号和烟单14等,这些玉米杂交种种植区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种植的历史...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 Mo17衍生系  组配杂交种  
我国不同时期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变化分析
10
《玉米科学》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 李妍妍 景希强 丰光 黄长玲  出版年:2010
"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北京玉米育种平台项目
利用我国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20个玉米单交种及其32份亲本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产量构成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和中亲产量随着年代推进逐渐提高,亲本产量与品种产量...
关键词:玉米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