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伤寒论》    伤寒    伤寒杂病论    

研究学科:

被引量:33H指数:3北大核心: 5 CSCD: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经方中桂枝的配伍规律
1
《中医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叶进  出版年:2007
关键词:经方 桂枝 配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失眠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海中医院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李倩 曲丽芳  出版年:2011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07118)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诊断的标准之一。过去认为,睡眠和抑郁症是单向因果关系,即抑郁导致睡眠障碍,因而对二者的相关性研究重视不够。近年研究认为,二者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失眠可造成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及日常工作能力下降,还可引起...
关键词:失眠 抑郁 神志  情志 五藏(脏)神  
认识伤寒病的意义
3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张再良  出版年:201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古籍整理基金资助项目(P20914)
通过思考伤寒病获得9个基本观点:六经证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充分理解六经证治的精髓;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伤寒论》是后世临床一切流派形成发展的根源;疾病、证候、症状与治法、方剂、药物是临床诊疗的基本体系;辨证是基...
关键词:伤寒 伤寒病 六经证治 意义  
《千金方》伤寒学术思想探骊
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杨文喆 张再良  出版年:201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研究"(GLZX2016029/2015GJYJ04)-当前日本汉方界对<伤寒论>的研究;2017年国家社科项目(17BZS032)-宋以前<伤寒杂病论>流传研究
《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广泛收集唐以前医家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千金要方》之论"伤寒",杂取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诸家,从中可看到不同流派文本叠压在一起的现象。《千金翼方》卷九卷十为伤寒部分,所引用张仲景的...
关键词:《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伤寒杂病论》 伤寒
仲景腹诊方治探析
5
《中医药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杨文喆 张再良  出版年:20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ZS03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GLZX2016029/2017GJYJ04)
胸腹腔为内脏之所在,内脏的病变通过胸腹部的症状表现出来的亦多,古人在临床上早有这方面的观察,并且在治疗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相关内容就不少。腹部的观察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历史上日本医家...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腹诊 诊法 汉方医学
触摸医学发展的脉搏——读尤怡《金匮翼》
6
《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杨文喆 张再良  出版年:2007
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2006)
《金匮翼》一书羽翼《金匮要略》,对杂病详其证候,析其治法,颇多新论,有益临证。从归纳《金匮要略》论痰饮、虚劳、咳喘的证治规律,补充其过简,填补仲景未备三方面加以阐述、剖析,旨在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尤怡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证论的特...
关键词:金匮要略 金匮翼  尤怡  
《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
7
《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杨文喆  出版年:2012
探讨《金匮要略》中活血化瘀法论治特色。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瘀血"的病名,开活血化瘀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精髓之处在于其对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贯彻了细审寒热,明辨虚实这一宗旨。在活血化瘀的总法则下又视其寒、热、虚、实,...
关键词:金匮要略 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相关性研究思路的述评与展望
8
《中华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金匮教研室 杨文喆 张再良  出版年:2016
上海中医药大学预算内项目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研究中心资助(No.2015GJYJ04);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史学科基金(No.A2-P313030444)~~
《伤寒杂病论》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分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人分而论之。文章试探讨古往今来伤寒杂病合论的不同研究思路与方法。目前的研究大多流于浅表,待发掘的论题还很多,我们需要的是中医学研究理念与方法的更新与张仲景医...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思路与方法  综述  
<金匮>胸痹病'阳微阴弦'临床意义探析
9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2004刘俊  出版年:2004
本文从<金匮要略>论胸痹病'阳微阴弦'入手,分析其临床意义有脉象与病机两大部分,'阳微阴弦,,作脉象理解时,可表现为寸脉沉迟微,而关脉小紧弦.'阳微阴弦'作病机理解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阳微阴弦,,主要指上焦阳虚,胸...
关键词:金匮要略 胸痹 阳微阴弦 仲景学说 病机  脉象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