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民族地区    乡村    生态    减贫    疫情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70H指数:7北大核心: 14 CSSCI: 16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生态振兴: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绿色路径
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周伍阳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振兴中的社会风险防范研究”(18BMZ087);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协同研究”(21SKGH22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重庆实践的调查研究”(21SKGH232);“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阶段成果。
发挥生态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重要支撑功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既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转型,契合了马克思物质变换逻辑,又能满足解决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过渡时期,武陵山民...
关键词:生态振兴  生态产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与效能提升
2
《农村经济》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李锋  出版年:2018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法治;德治的结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既是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乡村社会文化自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农村公共文化产品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供给总量增加不仅未能有效提升村民...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  供给侧改革  结构失衡 效能提升  
新公共治理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的三重建构
3
《图书情报工作》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淳于淼泠 李春燕 兰庆庆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的指标体系构建与绩效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2&ZD020);2015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共文化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与绩效评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5BAK26B00)研究成果之一
[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在供需上客观存在着多重关系,理顺并优化这些关系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有效性。[方法/过程]运用新公共治理理论并结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对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进行三重建构,即供需主体关系...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 供需关系  三重建构  新公共治理  
新时代人民获得感再提升与民生政策调适
4
《云南社会科学》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李锋  出版年:20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国家治理观形成中的理论突围与思想超越研究"(项目号:16BZZ008);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法治;德治的结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民生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民生诉求呈现出目标高阶化、体验差异化和需求结构多元化的新特征。总量平均的民生建设模式,不仅遭遇了民生心态悖论,也面临着人民获得感持续提升难的困境...
关键词:新时代  获得感  民生政策 价值选择  政策调适
民族政策与国家整合: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的趋向
5
《贵州民族研究》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魏国红 郑万军  出版年:20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族际通婚口述集录及研究"(项目编号:18BMZ041)的阶段性成果
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对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关系的趋向有直接的决定作用,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取决于国家政策权威的执政理念和共同体的价值共识,经过长期实践并被共同体成员高度认同的民族政策会沉淀为一个国家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会持...
关键词:民族政策 民族关系 政治文化 国家整合  
社区协商治理的进路与方略——基于三种实践类型的分析
6
《重庆社会科学》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李锋  出版年:2018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治理体系中自治;法治;德治的结合路径研究"
社区协商民主是一种不同于居民选举民主的治理范式,其本质是一种日常生活民主方式,即通过民主生活化的微观治理机制,实现生活民主化的应然社会状态。这种治理范式的转变具有三个维度的发生逻辑,即宏观维度下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转移,中...
关键词:社区治理  协商民主 民主生活化  策略主义  推进方略
乡村振兴战略下国家审计的积极影响及实施路径
7
《当代会计》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包莲  出版年:2019
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此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美、农民富的目的。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则需要国家审计发挥检查和监督职能。首先,分析国家审计的内涵与特点;其次,指...
关键词:国家审计 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路径  
绿色减贫助推民族村寨产业振兴的逻辑与路径
8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郑万军 周伍阳  出版年:202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振兴中的社会风险防范研究”(18BMZ087);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重庆贫困村振兴中产业扶贫与生态治理的耦合发展研究”(18SKSJ05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庆武陵山片区脱贫机制与返贫抑制模式研究”(17SKG188);“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阶段成果。
产业生态系统理论为以绿色减贫助推民族村寨产业振兴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逻辑起点:绿色减贫既有助于促进民族村寨产业优化升级,又能推动民族村寨产业可持续发展。当下,打赢生态治理和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
关键词:民族村寨 绿色减贫  生态扶贫 产业振兴  
基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民族地区生态减贫释疑
9
《贵州社会科学》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周伍阳 郑万军  出版年:2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研究”(17XJC79001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振兴中的社会风险防范研究”(18BMZ087);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民族地区最大的潜在优势是绿水青山,最大的现实问题是贫穷。生态减贫何以可能?"绿色青山"何以转变为"金山银山"?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既为之提供了理论之源,也指明了其症结所在和基本进路。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层次逻辑分析发现,...
关键词:生态减贫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  马克思物质变换裂缝  民族地区
民族地区生态减贫的实践逻辑、现实困境与机制优化--基于武陵山片区全面振兴的思考
10
《农村经济》长江师范学院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 周伍阳 郑万军  出版年:2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研究”(编号:17XJC79001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重庆民族村寨传统治理资源发掘利用与村寨振兴研究”(编号:19SKGH16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振兴中的社会风险防范研究”(编号:18BMZ087);重庆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面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任务。生态减贫源于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的脱贫攻坚实践,逐渐实现了生态、产业与社会的三维协调发展路径,形成了生态减贫的实践逻辑。这...
关键词:生态减贫  实践逻辑 现实困境  机制优化  民族地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