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黄庭坚    《淮南子》    汉赋    美学意义    美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航空航天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4H指数:3北大核心: 1 CSSCI: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胡焕庸与神秘的“胡焕庸线”
1
《地图》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唐博  出版年:2011
2011年盛夏时节,华东师范大学。时值暑期,校园里依旧熙熙攘攘。丽娃河面,波光粼粼,荷花垂杨,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作为校园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河畔的地理馆坐拥绿荫,享受着闹中取静的愉悦。步入馆舍,拾级而上,一座半身塑...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  盛夏时节 校园
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路径研究
2
《思想政治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万姗姗  出版年:2023
上海市2021年度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四史’学习教育融入大中小德育实践一体化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C2021275)的阶段性成果。
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是引导青少年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在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对上海部分大中小学进行系统调研,发现党史教育融入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要从松散协同型...
关键词:党史教育 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  青少年
日本家族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困境
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汤涛  出版年:2002
在日本,无论大型跨国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几乎都是由家族统治。尽管在一定的意义上,它又富涵新的理念,它不仅包括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经济组织,同时也以同一经营思想为主线,把将家族中的非血缘关系经济组织也包涵进来。随着时...
关键词:家族企业 经营模式  业主制
《淮南子》的汉赋化言道方式及其美学意义
4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戴勇  出版年:2011
《淮南子》以汉赋化的言说方式来描述道,是由道的特点和汉赋的本身素质决定的。道不可由"小言"也就是概念化的逻辑分析来言说。而汉赋是一种特别的语言艺术,能够将诗与思,虚与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和道的显现条件十分符合。《淮南子》...
关键词:《淮南子》 汉赋 道  美学
从审美关系看人生美学——对朱志荣教授人生美学的解读和再思
5
《美与时代(美学)(下)》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戴勇  出版年:2011
朱志荣的人生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审美关系。他在其著作《中国审美理论》中从人生为什么要成为审美对象,审美人生的形成、思维方式、最高理想,审美人生意象,审美人生风格和审美化育等方面对其人生美学理论进行了阐述。在他审美人生论中,...
关键词:人生美学 审美关系 朱志荣  审美人生 解读  教授  审美对象 美学研究
黄庭坚“字说”散文论
6
《长江学术》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徐建平  出版年:2010
宋代"字说"兴旺,黄庭坚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以"字说"名篇的散文创作,数量超过了宋文六大家,极大地丰富了宋代散文的创作。迄今鲜有对黄庭坚"字说"类散文进行研究的。黄庭坚理论上主张"治心养性"为本,其"字说"类散文创作亦以理...
关键词:黄庭坚 字说  治心养性  理趣
苏俄: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
7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孙健  出版年:2011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或者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助欧美等国在华人员,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五四运动前.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日本传到中国的。五四运动后.由于一批中国先进分子留法勤工俭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 苏俄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渠道 五四运动后 留法勤工俭学 直接领导  
论黄庭坚铭的特色
8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徐建平  出版年:2008
黄庭坚是宋代伟大的诗人,也是铭文大家。苏轼誉之为"瑰伟之文,妙绝当世"。但是历来对黄庭坚散文研究很少,遑论对其铭文的研究。黄庭坚论铭重在治心养性,倡导顿挫崛奇;创作丰富多彩,别开生面,为宋代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黄庭坚 铭文 治心养性  顿挫崛奇  
《淮南子》的历史叙事与审美社会的构建
9
《枣庄学院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戴勇  出版年:2010
《淮南子》通过历史叙事,呈现了道在历史中的存在方式。在人类历史中,道显现为具有审美性质的"至德之世",道被遮蔽的历史阶段就是"衰世"。《淮南子》的"至德之世"是通过正向建构和反向建构的两种方式进行的。然而,事实证明《淮南...
关键词:《淮南子》 道  历史叙事 审美社会  
真理标准讨论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10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 陈锡喜  出版年:1990
本刊1989年第6期发表了《全面把握实践标准的实质》一文后,引起了理论界的兴趣。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在于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其成果已为实践所证明。然而,在当时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尚有一些理论问题还没...
关键词:真理标准讨论 实践标准  检验真理的标准  哲学思维方式 实践观念  真理观 理论认识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思想 检验理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