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诗歌    诗集    文学作品    诗人    卜辞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9H指数:3北大核心: 17 CSSCI: 1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批评的初心--《我的批评观》《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以文学为志业》北京首发沙龙纪要
1
《南方文坛》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南方文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文艺报》新闻部;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复旦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陈晓明 张燕玲 谢冕 洪子诚 曹文轩 孙郁 程光炜 李敬泽 孟繁华 戴锦华 施战军 臧棣 贺桂梅 李云雷 丛治辰 邵燕君 杨庆祥 金理 黄平 张艺兵  出版年:2016
陈晓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的首发沙龙非常难得,大家齐聚一堂。我有幸和张燕玲女士一起担当主持。张燕玲女士是《南方文坛》的主编,也是《我的批评观》《网络时...
关键词:批评观 文学传统 南方文坛  中国诗歌研究 陈晓明  文学批评  杨庆祥  中文系教授  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一个人的“精神化石”——谢冕诗集《爱简》讨论
2
《南方文坛》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大学出版社;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高秀芹(整理) 孟繁华 洪子诚(整理) 姜涛 吴丹鸿 张桃洲 冷霜 张洁宇 孙民乐  出版年:2022
时间:2022年7月20日下午地点:北京大学培文书院主持人:高秀芹与谈人:洪子诚、孟繁华、姜涛、吴丹鸿、张桃洲、冷霜、张洁宇、孙民乐发现·另一个谢冕高秀芹(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这是一个“秘...
关键词: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洁  洪子诚  孟繁华  张桃洲  中国诗歌研究 谢冕  
文学史写作:方法、立场、前景——洪子诚先生访谈录
3
《新文学评论》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新诗评论》;不详 洪子诚 季亚娅  出版年:2012
季亚娅(以下简称季):出版在1999年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有的学者认为是当代文学史范式转变的标志之作,其中常被提到的一点是,这部文学史打破了常见的'作家—作品'的叙述方式。而从文学生产整体,从文学的'内'、'外'的互动...
关键词:当代文学 方式  范式 前景  整体  文学 文学史
接受主体“负”问题之“强制阐释”论
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城市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陈仲义  出版年:2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14FZW005)
接受的高级阶段是阐释。阐释的负面问题一般有三类:漠视阐释、过剩阐释与"强制阐释"。有论者指出,强制阐释会带来"致命的伤害"和"根本性缺陷",但也应该看到,"强制阐释"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合理性与可取性。台湾资深批评家白灵...
关键词:强制阐释  科学主义 符号学 跨学科研究 自律性
驻校作家,干的是啥?
5
《江南》《中华读书报》;江苏省作协;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省作协;湖北省作协;广西省作协;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不详 舒晋瑜 苏童 毕飞宇 阿来 方方 东西 谢冕 陈晓明 吴思敬 孙郁 张清华 王家新 张翎  出版年:2018
舒晋瑜:您最早是什么时候听说有驻校作家一说?何时担任驻校作家?参与过驻校作家的设立吗?苏童:九十年代去美国访问,知道驻校作家这一说。我先后做过香港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驻校作...
关键词:作家 香港岭南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创作 九十年代  香港大学  
当代中国女性诗歌:从理论“现实”到实践“空间”
6
《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 周亚琴  出版年:2019
作为一种批评话语,"女性诗歌"的概念需要在运用中得到理论辨析,而与之相关的一些诗歌观念与性别论断也需要纠偏与澄清。在此前提下,打破惯常以出生年代划分诗人群体的做法,考察来自不同文化空间与身份阶层的女诗人们的创作,当前女性...
关键词:女性诗歌 空间的实践  身份建构
“此刻即存在”(评论)——《昆仑书》读后
7
《青海湖》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汪剑钊  出版年:2016
2015年9月,因参加第二届大昆仑文化高峰论坛途经西宁,我与诗人郭建强再度相聚并蒙他赠送一册新出的诗集。诗集名《昆仑书》,这是别具匠心的,意味着作者将日常经验与宗教情怀予以融合的努力,其中的一些篇章顷刻勾起了此前我在论坛...
关键词:郭建强  日常经验  宗教情怀 《毛诗序》 风雅颂 《诗集传》 删诗 山颂  世相  现代性  
沙上的卜辞(兑)
8
《青年文学》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 耿占春  出版年:2012
【冬天的光】冬日清晨,光线因寒冷而澄澈。荒凉的土地由于没有了植物绿荫而袒露在光中。窗外的小杨树只剩下简洁明晰的主干:它不是什么状况的一个比喻,而只是它自身。一个没有阴影的世界,在寒冷中闪着光。它的安静似乎出现了不可言喻的...
关键词:语言表达 话语活动  音乐  生活世界  认知  中国思想  乌托邦 无意识 无限性 新文本  
从内部生成视角看诗的“现代性”
9
《扬子江(诗刊)》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 唐晓渡  出版年:2021
有关“现代性”的研究和争论由来已久,相关的文章、专著已然汗牛充栋。其中的一些洞见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前提是同样不要忘记把它们放进现象学意义上的括号。比如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这句断语.
关键词:生成视角  现代性  哈贝马斯 文章  
霍俊明和他的诗歌批评
10
《南方文坛》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省作协;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陈超  出版年:2009
现在,当我面对霍俊明的诗歌批评要说点什么话时,我想起了我们之间的两次谈话。记得八年前,当霍俊明以绝对高分通过硕士入学考试站到我面前时,我在教研室和他认真地谈过一次话。内容大概是他说这一生立志要搞诗歌研究和写诗,而我则说,...
关键词:诗歌批评 入学考试 诗歌研究 文学批评 知识积累 教研室  穿透力  感受力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